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1.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在這三年我學到很多有關人體的知識,包括結構、功能、疾病...等,這些都是未來在醫院要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能運用基礎醫學知識評估個案身心狀況,如果基礎的學理沒打好,就更不用談技術了,當然不只在醫院,有時也可以跟家人、親友聊聊,讓他們了解人體的奧妙。
2. 一般臨床護理能力-經過基護實習後,我發現要學的東西絕對不止於課本密密麻麻的文字,還需要靈活運用跟實際操作,懂得隨機應變才能應付病人的突發狀況,重要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安全舒適的護理照護,技術是以病人隨時做變換,只要不違反基本的規則,稍微的改變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就是實習後我得到的心得,我想在未來的臨床上,雖然隨機應變需要經驗才有辦法達成,但這也是臨床上刺激的地方,所有的技術都沒有一定的標準,全看我們如何運用到不同的病人上。
3. 批判性思考-分為分析、推理、評估、解決問題和做決定這五大類,能發現與分析問題,並提出處理方案,看我們隨機應變時是應變得宜或是不合邏輯,簡單來說就是反思自己,但通常我們都是想到就做,所以要達到批判還需要多多練習,當然問題也要找出答案,不是問完就不理,這樣等於白問,下次如果又遇到同樣問題,還不是一樣沒解決,這樣就變成零成效。
4. 溝通與合作-這不只是用在病人身上而已,我想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會用到,可見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溝通,那就會不知道各自的需求是什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隔閡。就像護理是一個團隊,不是個人隻身奮鬥,所以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良好的溝通才有好的合作,好的合作也需要有好的溝通,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這是一個構成良好團隊的首要條件。
5. 關愛-能自愛並能提供他人心理或情緒的支持與協助,像視病猶親就是一種關愛的表現。實習時只要對病人展現出關愛,不管是語言或非語言,基本上病人也都會以禮相待,大部分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你,關愛可以說是培養護病關係都必要條件,讓彼此有良好的依附關係。
6. 倫理-倫理也很重要,尤其我們是中國人,古代聖賢特別強調道德倫理,而我們在臨床上也要維護及保護個案及家屬的隱私,要表現符合專業規範的行為,畢竟他們有身體的自主權,他們才是身體的主人,所以要做任何技術或訪談都需要徵得同意才可以執行,否則可能會影響到護病關係的平衡。
7. 克盡職責-是能表現自我負責的行為,所以每個人是否能夠克盡職責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大家都做好該做的事,那在團隊方面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個克盡職責並非只用在臨床上,像是在學校有要分小組做報告,也需要組員克盡職責報告才能順利完成,只要有一人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會拖累其它人,這也會間接影響團隊做事的氣氛,所以這也是要成為良好團隊的必要條件之一。
8. 終身學習-終身學習這是必然的,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不同的新產品上市,或改良的器械,如果大家當護理師之後都不繼續讀書、進修,這樣怎麼爲病人帶來健康?如果在未來四、五十年都不想終身學習,這樣根本行不通,而且個案今非昔比,資訊發達,有些新的醫療器材要另外去學習看要怎麼用,如果個案看你都不會使用,這樣護病關係就會被破壞,到時別人對我們的專業也不會抱有太大的寄望,所以我們要時常增進自己,不管是什麼都要多去看看,盡量吸收所有的知識,這樣才能造福病人。

新增時間 : 2014-08-16 23:25:31 / 修改時間 : 2014-09-06 01:00:0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