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第四章 覺醒 壓力 焦慮

1.驅力理論: 最早時心理學家認為覺醒和表現之間是直線關係。 EX:當某位選手心理狀態越加振奮時,則表現也越加優異。

2.倒U字型假說: 由於不滿意於驅力理論,大多數的動心理學者改用倒U字型假說解釋覺醒狀態和表現關係。 EX:當個人在最適當讀覺醒水準時,會有最佳表現,而有太高或太低的覺醒時,表現不佳。 

3個人最適功能區域:.Yari Hanin是位知名的俄羅斯及運動心理學家,提出另一個替代性的見解為個人最是功能區域模式。 EX:教練和教師應該協助運動參予者辨識與達到他們自己特有的最適狀態焦慮。

4多向度焦慮理論: '證實上述兩種成分的焦慮對表現有不同的預測力,但是多向度焦慮理論所預測的上述兩種[焦慮-表現]關係並沒有得到一致的研究。 EX:快數的心跳和悲觀的預期可能對你的表現有不同影響。

5.大災難模式:Hardy的大災難模式認為表現的好壞受到生理覺醒和認知焦慮兩者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影響。 EX:比賽前太過於緊張,可能會導致表現不好比賽結果不理想。

6.逆轉理論:kerr認為覺醒會如何影響表現要看個人如何解釋自己的覺醒。 EX:在比賽前比需將覺醒解釋為愉快的心奮感,而非不愉快焦慮感,才能有最佳的表現。

新增時間 : 2013-04-15 14:37:5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