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旅遊的品質與廠商決策行為分析

觀光旅遊活動是一項多元化的綜合現象,會隨著當時的社會結構、經濟環
境、政治狀況和文化變遷而呈現不同的發展模式。隨著人們經濟條件和生活品質
的提高,更加意識到保健養生的重要,旅遊兼醫療概念,並考量高齡人口養生、
病患者無法遠行,及工作壓力症候群待治癒等需求的保健旅遊(Health Tourism),近年間則以多元形式出現。雖然各國發展健康旅遊的策略與訴求各不相同,有些
強調醫療技術與服務,有些強調身心靈。以台灣而言,在韓國文化引入台灣後,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組團前往韓國整形美容的人數每年以20%-30%的成長速度增
加。本文利用Tirole (1988)、Economides (1999)、Chan & Leland (1982) 以及Cooper & Ross (1985)等人的產業模型架構,來說明保健旅遊商品的品質特色和保健旅遊業者的決策行為。本研究可以得到三點結論:第一,業者所提供的保健旅遊品質將低於社會最適的保健旅遊品質,也就是業者提供不足的保健旅遊品質水準,意味著保健旅遊市場上,賣方可能會有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問題。第二,當具有保健知識的消費者比例增加時,保健旅遊業者提供高品質的保健旅遊時的定價下界(lower bound)將會下降。亦即,業者最適定價決策區間增大(解的數目增加),這意味著業者提供高品質的保健旅遊可能性增加。這提供政府一個政策上的建議:政府應增加或提供保健旅遊的知識管道,以降低保健旅遊業者的道德風險。此外,當具有保健知識的消費者存在保健旅遊市場時,即使保健知識的消費者比例不變,只要業者定的保健旅遊行程價格夠高,則業者價格落在最適定價區間的可能性愈大,也就是說高價格可以傳遞保健旅遊是高品質的訊號(signal)。第三,如果保健旅遊業未必是垂直整合時,也就是上游的保健業者和下游的旅遊業者垂直分工的話,由於品質提升對業者的利潤增加較小,是故業者所提供的保健旅遊產品品質較低。然而,上游的保健業者和下游的旅遊業者垂直整合的話,由於品質提升對業者的利潤增加較大,是故業者所提供的保健旅遊產品品質較高。


參考文獻
呂仁廣、汪文政。保健旅遊的品質與廠商決策行為分析。美和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民國九十六年Journal of Meih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6 No.2 pp.161~178

新增時間 : 2014-10-14 21:22:0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