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護理學導論趙可式)閱讀心得
有個人她不正常,但我們這些護理人員卻應該跟她學習。
很奇怪吧?為什麼說她不正常我們卻要向它學習呢?
說她不正常,是因為正常人都會想到自己,她卻從來沒考慮到她自己,她就是我們要向她學習的─趙可式。
她推廣安寧緩和醫療,因為,她在還小的時候就面對了死亡,15歲時,趙可式因腦神經纖維瘤休學住院,這就足夠讓她體會到當病人的感受了,趙可式脖子上腦瘤開刀的疤痕尚未痊癒時,發生了一件讓她極為震驚的事,她的母親過世了。不准哭、不許問,醫護人員粗暴地把母親的遺體丟在不鏽鋼的台車上,站在冰冷的太平間裡,她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為什麼人死了就像一條狗一樣?為何護士可以這樣麻木不仁?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死亡,面對喪母傷痛,她問姊姊,問神父,哭倒在修女的懷裡。最後,她選擇從事最接近生死的護理,透過天主教信仰、書籍、護理訓練,她以為可以對生死有所體悟。台大護理系畢業後,趙可式成為修女,在修道院8年,並且從事居家護理工作。但是,因為護理工作無法配合修道院的門禁時間,病人隨時有需要,卻不能過去幫忙,她的良心開始掙扎,最後選擇入世離開。父親的過世讓她誓言走上臨終照護的路,終身不改。在臺灣,醫生曾宣誓盡一切力量救活病人。但是,人一定會死,所以死亡變成是醫療的失敗,變成我們沒法面對。病人面對一大堆的管子與藥物,但他還是痛苦。只為了給家屬一個交代?病患已經在受苦還要給他們這些不必要的折磨,還不如讓它們死的光榮漂亮。趙可式說:到英國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人可以死得這麼漂亮,這是我在台灣從沒有看過的。那是一位罹患乳癌,快80歲的老太太,我跟一個護士一起幫她洗澡,老太太躺在超音波水療床上很舒服,我們還幫她洗頭吹頭,老太太沒有幾根頭髮,卻說要上捲子。護士說:「好」,老太太還要求往內翹,往外翹,要瀏海,我們就照她的方式,拿出捲子幫她捲好。 老太太身體泡好擦乾,護士又打開櫃子,拿出一盤各式各樣的香水,「昨天我用這種,今天我要用這個,不錯,」老太太自己噴香水,十分滿意。 換好衣服,護士問她:「滿意嗎?」她就拿著鏡子看說:「很滿意,可是我的腳太醜了。」這下真考倒我了,沒想到那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小護士,拿了一盤各式各樣的指甲油,讓老太太選了一個銀紅色的指甲油,我幫她擦。 擦好以後,她好高興,好得意:「I am a lovely old lady(我是個可愛的老太太)!」那時是午餐時間,她說:「好舒服,我想睡覺,午餐先留著。」然後她跟我說:「再見。」等我伺候其他病人吃飯回來,她已經在睡夢中過世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死亡可以這麼美。她心想她要把這種精神留在臺灣。
當病人的感受、爸媽死後是怎麼被對代的那一幕她永遠不會忘記,所以她更加明白當一個護理人員該有的專業及態度,她說:「病人一路走來這麼辛苦,又脆弱,當然要細心照顧。」她很清楚不假以詞色的嚴厲批評跟堅持,難免給人不好相處的感覺,真誠不掩飾的率真性格,也使她倍受爭議,容易得罪人,但面對自己的良心,她知道這是應該的,但她還是讓人敬佩。我對敬業的人特別尊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分,你可以湊數,交差了事;何必耗了那麼多時間?但是你的生命意義就在這裡,你要活出來。
趙可式說,我們每個人都在修人生的PHD。所謂P,就是persistent,做事情有沒有毅力、堅持、決心。第二就是humility,要謙虛,其實做所有的事,不過是盡本分而已,我教書是盡我的本分,沒什麼好誇耀。 第三是devotion,就是對工作有熱情。那種奉獻、熱情,別人可以體會到。這就是人生一輩子要修的。
趙可式不再問生命為何創造,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因為,她已經讓生命自己覺得,活出了意義。
讓病人面對什麼恐懼也沒有,就像一本書要做結束,最後是一個圓滿的句點。這應該趙可式所要追求的吧!
我說當一個護理人員最重要就是要有犧牲奉獻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的追求新知,不分貧富、貴賤、種族、國籍,恫瘝在抱,仁慈為懷,不斷給予病人鼓勵和溫暖,要有公正嚴明的原則,不能半途而廢或同流合汙,秉持自己對護理那顆最初衷平凡樸實的善良之心,這是我們護理人員要一直學習追求的精神。
生命的長短我們不能控制,讓生活多了快樂增加精彩 ,簡單平凡就是一種幸福,懷著感恩之心,過得有意義,而且要過得自己很滿意,就像趙可式所説的:讓自己的生命活出意義吧。
很奇怪吧?為什麼說她不正常我們卻要向它學習呢?
說她不正常,是因為正常人都會想到自己,她卻從來沒考慮到她自己,她就是我們要向她學習的─趙可式。
她推廣安寧緩和醫療,因為,她在還小的時候就面對了死亡,15歲時,趙可式因腦神經纖維瘤休學住院,這就足夠讓她體會到當病人的感受了,趙可式脖子上腦瘤開刀的疤痕尚未痊癒時,發生了一件讓她極為震驚的事,她的母親過世了。不准哭、不許問,醫護人員粗暴地把母親的遺體丟在不鏽鋼的台車上,站在冰冷的太平間裡,她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為什麼人死了就像一條狗一樣?為何護士可以這樣麻木不仁?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死亡,面對喪母傷痛,她問姊姊,問神父,哭倒在修女的懷裡。最後,她選擇從事最接近生死的護理,透過天主教信仰、書籍、護理訓練,她以為可以對生死有所體悟。台大護理系畢業後,趙可式成為修女,在修道院8年,並且從事居家護理工作。但是,因為護理工作無法配合修道院的門禁時間,病人隨時有需要,卻不能過去幫忙,她的良心開始掙扎,最後選擇入世離開。父親的過世讓她誓言走上臨終照護的路,終身不改。在臺灣,醫生曾宣誓盡一切力量救活病人。但是,人一定會死,所以死亡變成是醫療的失敗,變成我們沒法面對。病人面對一大堆的管子與藥物,但他還是痛苦。只為了給家屬一個交代?病患已經在受苦還要給他們這些不必要的折磨,還不如讓它們死的光榮漂亮。趙可式說:到英國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人可以死得這麼漂亮,這是我在台灣從沒有看過的。那是一位罹患乳癌,快80歲的老太太,我跟一個護士一起幫她洗澡,老太太躺在超音波水療床上很舒服,我們還幫她洗頭吹頭,老太太沒有幾根頭髮,卻說要上捲子。護士說:「好」,老太太還要求往內翹,往外翹,要瀏海,我們就照她的方式,拿出捲子幫她捲好。 老太太身體泡好擦乾,護士又打開櫃子,拿出一盤各式各樣的香水,「昨天我用這種,今天我要用這個,不錯,」老太太自己噴香水,十分滿意。 換好衣服,護士問她:「滿意嗎?」她就拿著鏡子看說:「很滿意,可是我的腳太醜了。」這下真考倒我了,沒想到那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小護士,拿了一盤各式各樣的指甲油,讓老太太選了一個銀紅色的指甲油,我幫她擦。 擦好以後,她好高興,好得意:「I am a lovely old lady(我是個可愛的老太太)!」那時是午餐時間,她說:「好舒服,我想睡覺,午餐先留著。」然後她跟我說:「再見。」等我伺候其他病人吃飯回來,她已經在睡夢中過世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死亡可以這麼美。她心想她要把這種精神留在臺灣。
當病人的感受、爸媽死後是怎麼被對代的那一幕她永遠不會忘記,所以她更加明白當一個護理人員該有的專業及態度,她說:「病人一路走來這麼辛苦,又脆弱,當然要細心照顧。」她很清楚不假以詞色的嚴厲批評跟堅持,難免給人不好相處的感覺,真誠不掩飾的率真性格,也使她倍受爭議,容易得罪人,但面對自己的良心,她知道這是應該的,但她還是讓人敬佩。我對敬業的人特別尊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分,你可以湊數,交差了事;何必耗了那麼多時間?但是你的生命意義就在這裡,你要活出來。
趙可式說,我們每個人都在修人生的PHD。所謂P,就是persistent,做事情有沒有毅力、堅持、決心。第二就是humility,要謙虛,其實做所有的事,不過是盡本分而已,我教書是盡我的本分,沒什麼好誇耀。 第三是devotion,就是對工作有熱情。那種奉獻、熱情,別人可以體會到。這就是人生一輩子要修的。
趙可式不再問生命為何創造,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因為,她已經讓生命自己覺得,活出了意義。
讓病人面對什麼恐懼也沒有,就像一本書要做結束,最後是一個圓滿的句點。這應該趙可式所要追求的吧!
我說當一個護理人員最重要就是要有犧牲奉獻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的追求新知,不分貧富、貴賤、種族、國籍,恫瘝在抱,仁慈為懷,不斷給予病人鼓勵和溫暖,要有公正嚴明的原則,不能半途而廢或同流合汙,秉持自己對護理那顆最初衷平凡樸實的善良之心,這是我們護理人員要一直學習追求的精神。
生命的長短我們不能控制,讓生活多了快樂增加精彩 ,簡單平凡就是一種幸福,懷著感恩之心,過得有意義,而且要過得自己很滿意,就像趙可式所説的:讓自己的生命活出意義吧。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