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學期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心得:
首先第一篇文章是溝通的智慧,裡面說到了很多有關溝通的東西,像是一個良好的溝通,一定要先清楚表達、用心聆聽、雙方可以達成共鳴,然後用字遣詞、語氣與聲調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句話有讓我了解到其實很多時候,自己在與別人交談、溝通的時候,很常沒做到的就是聆聽,常常因為一心只想要先表達出自己的感想,卻忘了同時也要去聆聽對方的想法,所以很常造成雙方之間的一些溝通不良,導致彼此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差,然後溝通的方式也有分為語言與非語言,有效的語言溝通有分提問、聆聽兩個部分,提問就是,釐清問題,不斷提出問題,以尋求真正了解對方為目標,然後聆聽是,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專心聆聽,適時地做回應,盡量主動參與,也要記住對方說的話,是一個對於語言溝通時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非語言溝通也有分動作、姿勢、眼神、呼吸等,個人覺得語言溝通不僅很重要,但非語言的也是占溝通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有時候在表達自己的想說的話的時候,這時候你的情緒,也就是非語言的部分,就會很明顯的表達出來,不管事你的眼神、你說話的態度、你的動作等,有時候你不說話,其實也可以知道你想要表達甚麼,我覺得對於溝通上來說是還蠻重要的。
再來是家庭溝通影響自我的價值,裡面說到,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生活在人際關係裡,但是我們如何覺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何看待他人與自己,然後如何形成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感,變成了一項重要的成長課題,裡面說到我們長大成人以後人際關係的形成,就是從小生長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在父母互動的經驗中,還在小時候的我們就已經開始從中學習怎麼人際溝通,靠著與父母互動、親子時間,開始學習如何與人溝通、表達,然後溝通型態也分為五種,討好型,是指溝通者常自我貶低、自我忽略、讓步、時常感到抱歉,不斷試圖取悅別人,我覺得我就是這種溝通方式的人,其實我覺得我對於一件事的發生都沒有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每當發生爭執,我總是或讓步,總是覺得是自己的錯,時常對別人感到抱歉,總是那個會去取悅別人的人,不管事在家裡或在平常生活上,我都是這樣,還有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每種的溝通型態各有各的缺點,但還剩下一點就是一致型,是指溝通者真誠真實的自我表達,同時也能關注對方,能顧及自己、他人和情境,是作者非常強調也分常認同、贊同的一種溝通方式,我覺得如果想讓溝通的情形改變的話,我就必須要改變,不行再以討好型的方式來面對,要開始學習所謂的一致型,我相信這樣的溝通方式一定可以使周圍的人際關係與家人的親情變得更好,然後也是對於每個家庭與自己小孩最良好的溝通方式,如果持續以這樣的溝通方式與自己的孩子來談,一定可以改善家庭的自我價值感,建立起家人間彼此真正的親密感。

新增時間 : 2018-09-10 01:48:43 / 修改時間 : 2018-09-10 01:49:1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