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報告心得

我這次找的是關於「血液透析」的個案報告。因為台灣人口老化,有慢性病的病患越來越多,腎臟不好的病患也不在少數,根據統計資料,台灣的洗腎率位居世界第一。
血液透析是將血液抽出體外,經過血液透析機,清理血液中的廢物和雜質,再將乾淨的血液輸送回體內,就是俗稱的「洗腎」。而標準的血液透析為一週3次,一次為4小時,而一週3次的原因是為了減少長期的併發症。
造成需要洗腎的原因除了慢性病以外,還有因為台灣的健保關係或是電視、網路等的媒體傳播,有很多老年人喜歡服用藥物來養身治病,甚至是來路不明、未經合格驗證的藥物,導致不僅對身體無益,還造成腎臟的負擔,讓台灣腎病的人數日益增生。
這三篇文章中,有兩篇是關於協助初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和壓力調適的護理經驗。利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藉由觀察、訪談、傾聽和身體評估等技巧收集資料,而後加強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使個案發展正向的人際互動和能力,提升自我價值以及對血液透析因應能力。還有協助個案對CKD有正確的認知,並藉由舉例使個案了解CKD併發症的嚴重性,進而促進個案採取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自我監測血壓等健康促進行為。
另一篇則是因飲食控制不良導致高血鉀,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面臨死亡焦慮的護理過程。藉由密切監測生命徵象及血液動力學變化,教導飲食控制,改善危害健康的飲食行為,並持續給予關懷、鼓勵及支持,使個案能產生正向因應行為,緩解死亡的焦慮。
岳芳如、顏妙芬(2014)‧應用健康信念模式照顧一位初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之
護理經驗‧台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3(3),57-68。
林明慧、陳秋惠(2015)‧協助一位青年接受初次血液透析壓力調適之護理經
驗‧台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4(3),76-87。
林帝芬、張家淇(2016)‧血液透析病人面臨致命性心律不整之護理經驗-個案報
告‧北市醫學雜誌,13(2),226-235。

新增時間 : 2019-08-07 10:29:1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