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級課程相關心得500字
憂鬱症就是時常感到情緒鬱悶,提不起勁,甚至失眠、食慾不振,對日常的活動、工作失去興趣,覺得自己很沒用,是別人的負擔,有時甚至想自殺解脫。WHO於2001年指出憂鬱症為造成人類失能的第四大主因,並且預測於2020年將提升至第二名,由這個數據顯示憂鬱症為一個全球性的心理衛生議題。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對於憂鬱症的風險感知仍偏低,大多認為自己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不大。現今的社會壓力,讓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年輕人罹患憂鬱症,這個疾病帶來的影響,有自身的安全問題,也有整個家庭的生活。其實用簡單的心理檢測,就能一目了然自己心理面向的健康度,再來選擇要求助醫生還是自己調整壓力。我曾經是一名中度憂鬱症的患者,那時候的我,就好像有第二個靈魂在控制自己,很多時候的想法或行為,都像是別人在為我作主一樣,一點也不像自己,只能靠精神藥物和休息來抑制自己的憂鬱症。其實有了親身的經歷,在面對患有憂鬱症的病人時,都可以感同身受,更能用同理心去照顧病人,像是還產後憂鬱症、或是長期住院患有憂鬱症的病人,這些都能用我的個人經驗去幫助他們。到現在,我治癒憂鬱症已經有兩、三年了,有時候當壓力大時,我會用我習慣的方法抒發,避免當時的情況又重蹈覆徹。每個人都應該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才能夠避免憂鬱症的發生,也不能一昧的靠藥物控制,也可能有依賴、抗藥性產生。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