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寒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班級:五護二庚
學號:1065101319姓名:王怡婷
書名: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出版年月:2017年01月
索書號:176.52 ISBN:978-986-406-078-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 「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 。
2 你的生活中,是否時常以他人的感受為主?
3 我們應該要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你應該」的教條壓抑,使得兩人互動時,只有一個人的
聲音。
4 父母如何帶領我理解「挫折 」與「 失敗」,是一個影響我們對「自我價值 」看法的重要環節。
5 因為「自卑 」讓我們覺得匱乏,而「感覺匱乏 」更讓我們覺得自卑。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你不乖,所以你應該得到懲罰,書中當宥齊的自我價值低落時,如果宥齊沒有找到自我肯定方法,他也更難持自己的作法,而可能就屈服於父母的價值觀,他們並沒有好好處理自己內心的恐懼,反而試圖控制對方,希望藉由對方不要違反自己的價值觀與準則,以此減少自己內心的恐懼。
要求:兩者最大的差別,其實是在於,對他要求是否非常堅持,毫無轉圜的餘地;他是否無視於你的感受與你的底線,步步進逼,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情:貶低你或你的能力( 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以及剝奪你的安全感,情緒勒索者總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有「責任與義務」去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才顯得我們「夠好」,情緒勒索者威脅將奪走你的重要事物,讓你感覺焦慮、害怕,於是你只能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以求減輕不安與恐懼,「贖回你的安全感」,將這個壓力與焦慮,轉嫁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以此讓自己的焦慮感降低,如果有界限清楚的父母,父母拒絕我們,並不代表他們拒絕跟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或是「討厭我們」。
很多時候,是將過往童年時大人對我們說的話,包含父母、老師等,學了起來,內化成我們內心的語言,「唯有如此嚴厲地對待自己,我們才會進步」,裡面有一段我覺得非常觸動我的心,你的眼睛裡,是否只看得到對方的感受,甚至極為放大,卻忽略了你自己的感受?即使你受到相當大的傷害或侮辱,你都會讓自己忽略或壓抑,使自己沒有感覺?因為,唯有沒有感覺,你才不會在順從對方的要求時,感覺太過受傷、痛。但那些沒有感受到的傷、並沒有消失,而是被我們埋在內心深處。】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當中各個內涵又不同,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慢慢變成了一個很容易自我責備、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在這樣的教育文化養成一個習慣:「『權威』有資格決定我們的價值。」,在這樣的教育下,當我們長大之後,到了職場,上司、老闆與主管,成為我們的另一個「權威」,他們決定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做得對不對。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開始自憐,或責怪、貶罰、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情緒勒索最常發生於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因為我們有根柢固的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以及孩子「好,還要更好」,而後者,更容易讓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這種「必須完美」的念頭,讓他到達了一定的事業成就,卻也讓他放棄自己的夢想,放棄嘗試一些他想做的是事情,那個「可能犯錯的自己」,其實是最真實而勇敢的,那個「最完美的自己」,是一個符合社會期待,戴著面具與盔甲的「假我」。「追求完美,不允許犯錯與失敗」的文化,也使得我們失去創新的勇氣與能力,犯錯與失敗,只因為我做不好,並非我不好。
“我相信:我不需要總是得做什麼,或證明什麼,才代表自己是有價值的。就算我有一些缺點,甚至 我有時候會失敗……但我都相信,這件事情,是因為我「沒做好」,而不是「我不好」。只要我好好努力,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好,而我也不會因為這個失敗,就懷疑自己存在於世界的意義,這就是:對自己,完全的接納。”
我覺得人像個魁儡被人控制,無法做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能任由別人的操控,但在其中也許不一定被操控,可追尋自己的夢想,人的感官使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個性但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那些人我們如何生活,太多人追尋完美使自己如同面具般的生活,也許可以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讓自己活的快樂。

新增時間 : 2019-02-13 02:37:47 / 修改時間 : 2019-02-13 02:45:4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