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台灣的海岸
蘇花斷層海岸
蘇花斷層海岸的特色是:
蘇花斷層海岸在最南一段, 從蘇澳鎮北方澳向南延伸至南澳鄉澳花村的和平溪口, 全長約44公里。整段海岸由於蘇花斷層逼近海岸的影響, 顯得落差極大。斷層山勢逼海,幾乎沒有平地; 但仍有幾處河流出海處形成可供村落聚集的河口沖積扇,如東澳、南澳、和平等地。 蘇澳港區也是一處極為特別的地理景觀,北方澳和南方澳, 南北兩個海岬,將蘇澳港環抱成一處天然良港;南方澳的沙頸岬更是一處頗負盛名海岸地形。
蘇花海岸的特殊地形及地質景觀如下:本段地質屬大南澳片岩及片麻岩和變質石灰岩等, 約生成於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之間,為本省最古老的岩系,但相當複雜,為高度變質岩區, 在台灣的地質分區中被列入中央山脈東翼地質區(即先第三紀變質雜岩區)。根據海岸外形判斷本海岸為沈降型,但受構造線控制及強烈季風、颱風、海浪及河水不斷的侵蝕結果,形成許多海蝕地形,如海蝕洞凹壁,落石堆等,在觀音附近海岸有高20公尺,寬十幾公尺的海蝕洞,另外有岬角如烏石鼻等特別景觀區,而往東澳的途中有大理石出露,經多年開採,破壞了整個地形景觀及公路路面,此種不當開採方式應予停止。
花東斷層海岸
花東斷層海岸的特色是:
(1)陸地部分:花蓮海岸線為全省較長的縣市,生態變化萬千,因全縣多屬山地,地形陡峭,山脈直逼海岸,腹地狹窄,其中部分海岸更為陡峭斷崖。秀林鄉崇德段屬斷層海岸,為陡峭海蝕崖;新城至花蓮市則屬板塊縫合帶的河口沖積扇地形;花蓮溪口以南為海岸山脈,山脈至海岸線間腹地狹小,海階地形發達,部分海岸為斷崖,海浪侵蝕作用處處可見,因而形成許多海蝕地形,而面海植被屬於亞熱帶之常綠闊葉林,種類繁多,在秀姑巒溪口中央之獅球嶼亦有豐富的植物及鳥類、爬蟲類等各類動、植物。
(2)海域部分:花蓮海岸因因水質乾淨、坡度陡峭且有黑潮經過,因此海中生物資源豐富,包括迴游性魚類、哺乳類的鯨豚、脊椎動物的海龜等,其中石梯坪附近屬珊瑚礁海域,而珊瑚礁海岸為魚類與海生蟲類聚集地,因此魚類較為豐富。
人文和經濟的發展:
(1)交通發展:台灣光復後,政府劃分行政區時,將花蓮改制成立縣政府,推動文經建設,始乃東部區域建設之始。當時花蓮交通非常不便,對外僅靠蘇花公路,而蘇花公路路況不佳每遇大雨交通便中斷。在政府大力的推動建設下,目前已完成中部橫貫公路、新中橫、北迴鐵路、花蓮國際機場、花蓮港等重大交通建設;花蓮海岸公路台十一線除部分路段外均已拓寬為二十公尺,因此對外之交通可稱便利。
(2)行政區域:花蓮縣是本省海岸線最長之縣分,屬花蓮縣行政區,其中包括花蓮市、吉安鄉、秀林鄉、新城鄉、壽豐鄉、豐濱鄉等六鄉市。
(3) 產業:花蓮海岸位於本省東部,位處背山面海之狹長海岸地帶,各聚落經濟之發展頗受地形及氣候之限制,因此區內腹地小的聚落仍沿著蘇花公路、省道台十一線邊分佈,位於腹地較廣之海階地或丘陵地之聚落則多以務農型態之散村型式存在,其餘因靠近海岸,並附有不同規模之漁港,多從事漁業之經濟活動。
(4)漁港:花蓮海岸因受海岸地形之影嚮,斷層海岸多,較少灣澳,目前僅有花蓮港、和平水泥專用港,另有石梯、鹽寮等漁港,其他有13處小型漁筏停靠點,因此沿海的居民就以漁業或小型養殖業為主。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