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寒假作業(與二、三年級科目相關心得) 護三己 1號
書名 護生基護實習不同階段壓力改變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作者 李靜雯 、 葉秀珍
刊名 耕莘學報 出版年月 2010年 06月
書名 「培育專業護理行為」—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之經驗歷程 作者 曾明晰 、 劉棻 、 林淑君
刊名 長庚護理 出版年月 2018年 06月
書名 洪蘭教授-青少年情緒管理 作者 洪綠鴻
刊名 高雄少家 出版年月 2017年 09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護理」是以行動來提供健康照護的專業,護理教育必須重視專業護理行為的養成。
2分析及省思臨床護理人員哪些言行可視 為典範楷模
3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合,過去經驗造就現在的你,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會影響神經連結,
就會產生未來的行為,鼓勵比責罵更能成就一個人。
4透過護生的實習經驗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護生的專業護理行為可以在實習過程中藉由與臨床
實習指導教師、護理師、或是臨床個案的互動啟發,因而建立或修正。
5緒上的問題是隱晦不清的,是不會痛的,但卻不會察覺 到隱藏的嚴重性結果,一旦失控了,就會
讓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三篇文章是有關於基護實習與情緒管理方面的。在<護生基護實習不同階段壓力改變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與<培育專業護理行為—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之經驗歷程>這兩篇文章中,主要是在介紹從基本護理學實習護生的觀點,去探討護理專業行為培育的歷程,還有介紹暸解護生基護實習壓力狀況。前者,以北部某專校護理科五專基護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基護實習壓力感受及其改變程度與護生人格特質之相關性。分別探討實習前、實習第一週、第二週及第三週護生實習壓力之
改變程度。研究結果有兩個,一、護生基護實習壓力呈輕到中度之間,實習過程中壓力總分及平均值有逐漸降低情形。其中以擔心實習成績不好、疾病處理能力及經驗不足、醫學用詞不熟悉為實習前後最明顯的壓力。二、護生人格特質中以神經質人格特質與壓力成正相關,研究顯示神經質特質對壓力情境反應較大。後者,是收集護生實習時,發生的事件與學習經驗等相關資料,再進行訪談。內容的分析與歸納,結果歸納出三大主題,分別是在說明,一、教師的言語,是引導學生專業言行的指南針;二、觀察楷模典範,領悟護理 之真善美;以及三、從被照護個案的真實反應,體會誠實、
關懷、公平、同理心及病人為中心的真諦。專業護理行為的養成是護理人才培育的基石,亦是護理教育的重要指標。文章中,透過護生的實習經驗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護生的專業護理行為可以在實習過程中藉由臨床實習指導教師、護理師、或是臨床個案的互動中修正與改進。我認為臨床實習指導教師應善用語言的正向能量教勉護生,也能減少護生對於實習的壓力,同時護生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也才能減少壓力增加的機會。
閱讀完文章後,印象較為深刻的是<洪蘭教授-青少年情緒管理>,主要是在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生長環境,對青少年的情緒管理有一定的關係。在洪蘭教授演講中,他說前腦受傷,會導致人格改變,所以教育孩子時,不可以抓小孩去撞牆,不可以打耳光,打耳光可能導致聽覺喪失,無法和人自由溝通,是會影響人際關係。情緒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結,從小教導孩子情緒控制,大腦常用的迴路就會越用越大,四歲有被教導情緒控管的孩子,人際關係、課業表現都會比較優秀,因此情緒是後天可以改變的。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合,過去經驗造就現在的你,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會影響神經連結,就會產生未來的行為,所以我認為鼓勵比責罵更能成就一個人。
刊名 耕莘學報 出版年月 2010年 06月
書名 「培育專業護理行為」—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之經驗歷程 作者 曾明晰 、 劉棻 、 林淑君
刊名 長庚護理 出版年月 2018年 06月
書名 洪蘭教授-青少年情緒管理 作者 洪綠鴻
刊名 高雄少家 出版年月 2017年 09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護理」是以行動來提供健康照護的專業,護理教育必須重視專業護理行為的養成。
2分析及省思臨床護理人員哪些言行可視 為典範楷模
3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合,過去經驗造就現在的你,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會影響神經連結,
就會產生未來的行為,鼓勵比責罵更能成就一個人。
4透過護生的實習經驗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護生的專業護理行為可以在實習過程中藉由與臨床
實習指導教師、護理師、或是臨床個案的互動啟發,因而建立或修正。
5緒上的問題是隱晦不清的,是不會痛的,但卻不會察覺 到隱藏的嚴重性結果,一旦失控了,就會
讓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三篇文章是有關於基護實習與情緒管理方面的。在<護生基護實習不同階段壓力改變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與<培育專業護理行為—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之經驗歷程>這兩篇文章中,主要是在介紹從基本護理學實習護生的觀點,去探討護理專業行為培育的歷程,還有介紹暸解護生基護實習壓力狀況。前者,以北部某專校護理科五專基護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基護實習壓力感受及其改變程度與護生人格特質之相關性。分別探討實習前、實習第一週、第二週及第三週護生實習壓力之
改變程度。研究結果有兩個,一、護生基護實習壓力呈輕到中度之間,實習過程中壓力總分及平均值有逐漸降低情形。其中以擔心實習成績不好、疾病處理能力及經驗不足、醫學用詞不熟悉為實習前後最明顯的壓力。二、護生人格特質中以神經質人格特質與壓力成正相關,研究顯示神經質特質對壓力情境反應較大。後者,是收集護生實習時,發生的事件與學習經驗等相關資料,再進行訪談。內容的分析與歸納,結果歸納出三大主題,分別是在說明,一、教師的言語,是引導學生專業言行的指南針;二、觀察楷模典範,領悟護理 之真善美;以及三、從被照護個案的真實反應,體會誠實、
關懷、公平、同理心及病人為中心的真諦。專業護理行為的養成是護理人才培育的基石,亦是護理教育的重要指標。文章中,透過護生的實習經驗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護生的專業護理行為可以在實習過程中藉由臨床實習指導教師、護理師、或是臨床個案的互動中修正與改進。我認為臨床實習指導教師應善用語言的正向能量教勉護生,也能減少護生對於實習的壓力,同時護生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也才能減少壓力增加的機會。
閱讀完文章後,印象較為深刻的是<洪蘭教授-青少年情緒管理>,主要是在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生長環境,對青少年的情緒管理有一定的關係。在洪蘭教授演講中,他說前腦受傷,會導致人格改變,所以教育孩子時,不可以抓小孩去撞牆,不可以打耳光,打耳光可能導致聽覺喪失,無法和人自由溝通,是會影響人際關係。情緒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結,從小教導孩子情緒控制,大腦常用的迴路就會越用越大,四歲有被教導情緒控管的孩子,人際關係、課業表現都會比較優秀,因此情緒是後天可以改變的。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合,過去經驗造就現在的你,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會影響神經連結,就會產生未來的行為,所以我認為鼓勵比責罵更能成就一個人。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