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
人究竟有沒有選擇的自由,這個作者講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他說,你問這個話就好像問一個人說,人有沒有成為百萬富翁的可能,答案就是每個人都有成為百萬富翁的可能,但是你現在是不是,不一定,所以每個人都有獲得自由的可能,但是你現在自由不自由,那是你的事,是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此刻自由不自由,但是你一定具備自由的潛能,就像每一個人都有成為百萬富翁的可能,是一樣的,這道理就講明白了,而人和礦物質,和這些無機物,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一體化的過程,什麼叫一體化呢,就是你看一個礦物質,你比如說這個杯子,你可以把它切割成無數份,隨便切割,一個鐵塊切割,切成每一個小塊它都一樣,它不會因為你切割小了就死了,沒有,它變成渣子,它也是那個礦物質,所以它不會因為你的切割,而發生性質上的改變,但是你試試把人切割了呢,人如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那肯定就死了,所以人是一體化的,動物、植物介於中間,所以這個一體化的進程,就要求我們人需要追求內在的整合同話,人最怕的就是分裂,就是大量的人是生活在割裂當中的,生活在沒有整合統一當中,你們各位每天來上班,你真的特別願意來上班嗎,還是說你是不得不,因為我要養家,我沒辦法,我得看起來像個負責任的人,所以我來的,但你其實不願意來,這就是割裂的,所以一個人如果真的要走向那一端,就更體現神的那一端的話,那我們就應該是整合的,礦物質才能做到完全割裂,人做不到,人割裂就會瘋,人割裂就會痛苦,就會不舒服,世界可以豐饒,也可以非常貧乏,一個人哪,一個人的世界可以很豐饒,也可以非常貧乏,你的存在層次將吸引著你的生活,就是你是更接近於人的這一端,還是更接近於礦物質的那一端,你的存在層次將決定你生活的狀態,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完全當作機械論來看待,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機械的,就是一環扣一環的,一切東西都是用數學和物理學,能夠決定的東西,那麼就會導致伯特蘭•羅素所說的一句話,這個話說得好有力量,叫做不屈不饒的絕望,就是假如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錯的,那麼你會陷入一種不屈不饒的絕望之中,我提醒大家不要慣性的生活,而應該站出來觀察自己,覺知,這是第一個維度,第二個層次就是認識別人的想法,我們想要認識別人的想法,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所以人想要識別別人的想法,本身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是除非怎樣呢,就是除非你是用自己的感覺,用自己的內心在交流,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跟一個人說話,比如說你的閨蜜,在跟你傾訴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用跟他說話,你只要拉著她的手,你們倆就明白了,就是兩個人互相看著,流著眼淚,明白了,什麼都不用說了,所以第二象限的認知來自哪兒呢,請注意哦,來自於第一象限的認知,就是如果你對你自己沒有觀察,你對你自己沒有覺知,你不了解你的內心,你很難了解別人的內心,所以你知道孔子啊,王陽明啊,這些人,包括孟子啊,最厲害的一件事是什麼呢,叫做推己及人,善推,沒別的,就是善推,就是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別人可能也有,你有這樣細膩的感受,那麼別人可能也有,這種感覺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第二象限,也就是如何了解他人的想法,所以如何了解他人的想法的命脈,在於第一象限,在於你怎麼了解自己的想法,怎麼觀察自己,而不是慣性的生活,就是了解別人對我的認識,了解別人對我的認識本身,也有一個巨大的鴻溝,這個鴻溝在哪兒呢,叫做意圖與行動,到底哪一個更重要,你看,我們自己為什麼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呢,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是壞人的,沒有吧,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是不可能那麼多好人,肯定有壞人,但是為什麼連壞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呢,因為我們判斷自己的時候,都是從意圖的角度來出發的,滅霸為什麼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呢,因為滅霸說我要拯救這個世界,他的意圖,他說孩子們,我多麼愛你們,我為你們做了這樣的事,我為了集齊這個寶石,你看我手都爛了,他是非常痛苦的在為整個宇宙在思考,所以你自己了解自己都是意圖,但是別人看你是什麼呢,別人看不到你的意圖,別人看到的是行動,就是你打了個響指,讓我們死了一半人,這是行動,所以哪一個更真實,意圖和行動到底哪一個更真實,在你看來,你可能覺得你的意圖是最真實的,所以你委屈,在別人看來說你跟我說那些都沒用,我只看行動,所以行動更真實,這個東西造成了,我們和他人之間理解的鴻溝,這個作者說,有一件事是每個人在別人眼中,都會出現的東西,而你自己不知道的,就是你比你想像的更加搖擺不定,左右徬徨,就是我們都想把自己偽裝的特別堅定,但其實你是搖擺不定的,你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搖擺不定的,你自己好好問問你的內心,就是這樣,包括很多人給孩子上學,哎呀,上公立學校,要不然去國際學校看看,還是公立學校吧,搖擺不定,就是我們內心的徬徨是非常多的,但是我們在內在催眠自己,我們覺得自己是很堅定的,其實不是,我們經常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搖擺不定,這裡邊有一段話,在第一種領域,也就是我們說對自己的了解那個領域,研究可能會提高人的自負感,而第三種領域的平衡性研究,則會讓人領悟到自己的渺小,就是如果你在第三領域呆的時間長,你經常會思考別人怎麼看你,你會變得渺小,我在這個無比廣大的宇宙當中,算得了什麼呢,我只是小小地球表面上的,數十億螻蟻之一而已,但帕斯卡爾說,人猶如一根蘆葦,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這是帕斯卡爾的名言,也就是說,我們是一根有自我意識的蘆葦,而且無比珍貴,儘管他的自我意識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休眠狀態,只是一種潛能,所以各位知道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了嗎,就是喚醒我們心中的這個潛能,喚醒我們休眠狀態當中的那個自我意識,這樣你才能夠了解自己,了解別人,然後了解別人眼中的你,所以這是第三個層次,就是你要了解別人對你的認識,然後第四個層次就是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我們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更多地集中在無機物的層面,就是我們了解桌子會更多一點,我們了解電子,了解分子,了解原子,這些東西可能會更多一點,而非人,我們對於人的了解往往是非常少的,我們不能夠簡單的用物理學和數學,來指導人類的思想,而這裡邊有很多,是那個叫做x+y+z的部分,就是你沒法定義它,但你知道它存在,這樣的東西,所以要想更了解外部世界,不能夠僅僅靠科學,還應該靠整體的思想,當然這是他的觀點。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
1.學會認識你自己
2.在觀察自己的基礎上認識別人的想法
3.了解別人如何看待我
4.增加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
1.學會認識你自己
2.在觀察自己的基礎上認識別人的想法
3.了解別人如何看待我
4.增加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