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華藝圖書
我在華藝線上圖書館找到的書是《運用安寧療護於肺癌末期病人的護理經驗》,本文分享在照護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的功能性健康評估,來確認病人有無疼痛、皮膚完整性、自主性換氣失能、預期性哀傷及焦慮等…健康問題。而藉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病歷查閱等…方式來收集資料,提供的護理措施包含緩解疼痛與心理困擾的症狀,應用安寧療護理念的四項核心價值觀,以改善身體不適,提供陪伴和積極傾聽,協助病人表達感謝,道歉和愛,並與家人告別。
每次在上基護課時,總會聽到老師在台上分享有關自己親身經歷的臨床護理經驗。令人印象深刻之一的事是老師分享了她曾照護過一位癌末的病患,每次要趁病患醒來前就必須把掉落一地的頭髮給清理掉,畢竟讓病患看見自己的頭髮又少了,那打擊一定很大。病患也不喜歡開窗,因為她不知道會不會看的見明天的太陽,心中充滿著憂傷。那名病患也曾向老師說過「我的疼痛彷彿全身的骨頭都在痛,有時過於疼痛根本無法好好入眠」聽到這裡,心裡滿是不捨,但也無可奈何。我們能夠幫忙的地方就是緩解病患的病痛,傾聽他們的心願。
除了癌末個案承受生理不適的煎熬之外,病人及家屬即籠罩在死亡的陰霾下,他們就開始在準備預期性的哀傷。隨著時間的流逝及病情的進展,所有值得珍惜的人、事、物都即將消失,何時該選擇放手或是執著不放 ? 這種選擇題往往成為最艱難的人生交叉路。癌末家庭成員經歷預期性哀傷時他們最在乎的事情,是病患臨終前是否得到良好的護理照顧、是否幫助病人完成心願…等
「死亡」對病人而言是生命的終點,但是對家人而言卻是必須獨自承擔失去親人的痛苦。因此,如果能夠了解更多關於預期性哀傷者的經驗,有助於關注到家屬面對失去親人的憂傷,並適時地提供支持。雖然護理人員把家屬的問題視為護理工作項目之一,但是顧全癌症末期的病人和家屬的身心靈安需求,非護理人員一人所能承擔的任務,必須透過受過安寧專業訓練的跨團隊人員,在心理、靈性、社會層面協助家屬與瀕死的病人一起面對,醫護團隊必須尊重病人及家屬的步調,協助病人及家屬在照護過程中作最後的道別。
每次在上基護課時,總會聽到老師在台上分享有關自己親身經歷的臨床護理經驗。令人印象深刻之一的事是老師分享了她曾照護過一位癌末的病患,每次要趁病患醒來前就必須把掉落一地的頭髮給清理掉,畢竟讓病患看見自己的頭髮又少了,那打擊一定很大。病患也不喜歡開窗,因為她不知道會不會看的見明天的太陽,心中充滿著憂傷。那名病患也曾向老師說過「我的疼痛彷彿全身的骨頭都在痛,有時過於疼痛根本無法好好入眠」聽到這裡,心裡滿是不捨,但也無可奈何。我們能夠幫忙的地方就是緩解病患的病痛,傾聽他們的心願。
除了癌末個案承受生理不適的煎熬之外,病人及家屬即籠罩在死亡的陰霾下,他們就開始在準備預期性的哀傷。隨著時間的流逝及病情的進展,所有值得珍惜的人、事、物都即將消失,何時該選擇放手或是執著不放 ? 這種選擇題往往成為最艱難的人生交叉路。癌末家庭成員經歷預期性哀傷時他們最在乎的事情,是病患臨終前是否得到良好的護理照顧、是否幫助病人完成心願…等
「死亡」對病人而言是生命的終點,但是對家人而言卻是必須獨自承擔失去親人的痛苦。因此,如果能夠了解更多關於預期性哀傷者的經驗,有助於關注到家屬面對失去親人的憂傷,並適時地提供支持。雖然護理人員把家屬的問題視為護理工作項目之一,但是顧全癌症末期的病人和家屬的身心靈安需求,非護理人員一人所能承擔的任務,必須透過受過安寧專業訓練的跨團隊人員,在心理、靈性、社會層面協助家屬與瀕死的病人一起面對,醫護團隊必須尊重病人及家屬的步調,協助病人及家屬在照護過程中作最後的道別。
回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