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校園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介入課 程設計與介入效果

旨在介紹一套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所設計之國中校園霸凌與 同儕性騷擾防治介入的課程,透過學生學習單作品與教師觀察等質性資料分 析,探討課程介入過程中128名新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 的相關知識、生活技巧、結果期望與自我效能的學習反應與效果。 研究重要發現如下:一、對國中生而言,霸凌是一種更具威脅性及傷害性 的攻擊行為,因此容易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恐懼與無助感。而霸凌受害者本身較 缺乏反抗的資源與能力,所以旁觀者的角色在霸凌防治中格外重要。在霸凌防 治課程中需加強同理心技巧的訓練,並強調「量力而為」及「間接保護」的重 要性,以提升旁觀者的助人意願。二、國中學生對於女性施加於男性或同性之 間的性騷擾行為,不論是加害者或受害者本身都普遍缺乏自覺,而性騷擾又是 一種個人主觀認定的感受,因此,缺乏自覺可能是造成同儕性騷擾行為持續發 生的重要原因。在同儕性騷擾防治教育上,必須先對同儕性騷擾相關迷思進行澄清,在強調自我覺察與行為類型辨識的教導外,自我肯定的拒絕技巧訓練亦 是關鍵。

參考文獻

馮嘉玉﹑晏涵文,台灣性學學刊 2013年4月 第十九卷 第一期

新增時間 : 2014-09-16 18:18:2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