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2
書名: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佳句: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等待對的時機,這樣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
大意: 阿瑟是個司機,他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半小時內解析拉丁美洲的經濟、他用心算比用計算機還快。喬納森的聰明才智跟阿瑟不相上下,也一樣努力工作,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那麼,究竟為什麼是喬納森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而阿瑟在前座開車呢?答案就在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實驗裡。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願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棉花糖理論」回答了作者三十年來不斷尋找的一個答案: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高度的成功,而其他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則是不斷地在累積債務,無論在工作還是收入上,都心存怨懟。但是,你不一定要這樣子!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心得: 棉花糖實驗就是將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願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優秀,不論在課業表現或人際相處上。這個實驗或許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對於先苦後甘這種道理是大家都不可否認的。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當你願意開始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時,就是成功的開始。這些觀念,可以運用在生活上各方面,例如人際關係、理財、工作上等。像已故的王永慶、郭台銘先生等等台灣首富,都是運用這些觀念一步一步往上爬才有今天的成就。再舉個例子: 有三隻青蛙一起在一片葉子上順流而下,其中一隻青蛙決定要跳進河裡。請問:葉子上還剩幾隻青蛙?很多人的答案都跟我一樣都會回答兩隻!答錯了!有三隻青蛙在那片葉子上。為什麼?因為決定要跳跟真的跳是兩回事。因為現實中,「決定要做」跟「實際去做」是差很多的。像我就常常說,自己英文不好,下星期要開始認真學習,有事情還沒做好,要開始認真,到最後,書都借了,看了,還只是翻翻而已,沒有實際行動的下去學習。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高度的成功。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有好多的小故事,得到好多啟示,也真正的瞭解「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之後,能把生活的一切做些改變,變的更積極,找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犧牲不必要的享樂,並堅持走下去,要有行動,成功的一天,自然會到來;就像是幼教的路,從國中到現在一直堅持著,在未來我也要一直堅持下去!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