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憩知覺壓力與休閒效益:調適行為之調節角色
參與休閒活動是現代人紓解壓力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隨著戶外遊憩人口的
增加,遊憩區因擁擠、干擾或人為破壞等不當行為,導致遊憩者產生負面遊憩體
驗。在過去有關休閒效益的研究中,甚少著力於探討遊憩知覺壓力(擁擠、干擾
與不當行為)對遊憩者之休閒效益的影響;此外,當遊憩者面臨遊憩知覺壓力時
所引發的調適行為,國內外學者雖已多所研究,然對調適行為在遊憩知覺壓力與
休閒效益間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卻無定論。本研究為能確實理解遊憩知覺壓力與休
閒效益間的關係,並釐清調適行為於其間所扮演的角色,乃採用多群組結構方程
模型加以驗證。研究結果顯示,遊憩者之知覺壓力顯著負面影響休閒效益;而調
適行為可顯著調節遊憩知覺壓力對休閒效益的負面效果,亦即當遊憩者面臨高遊
憩壓力時,積極調適者其休閒效益高於消極調適者。
參考文獻:陳寬裕,民國102 年3 月<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第三卷第二期。
增加,遊憩區因擁擠、干擾或人為破壞等不當行為,導致遊憩者產生負面遊憩體
驗。在過去有關休閒效益的研究中,甚少著力於探討遊憩知覺壓力(擁擠、干擾
與不當行為)對遊憩者之休閒效益的影響;此外,當遊憩者面臨遊憩知覺壓力時
所引發的調適行為,國內外學者雖已多所研究,然對調適行為在遊憩知覺壓力與
休閒效益間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卻無定論。本研究為能確實理解遊憩知覺壓力與休
閒效益間的關係,並釐清調適行為於其間所扮演的角色,乃採用多群組結構方程
模型加以驗證。研究結果顯示,遊憩者之知覺壓力顯著負面影響休閒效益;而調
適行為可顯著調節遊憩知覺壓力對休閒效益的負面效果,亦即當遊憩者面臨高遊
憩壓力時,積極調適者其休閒效益高於消極調適者。
參考文獻:陳寬裕,民國102 年3 月<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第三卷第二期。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