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學職契合觀轉向學職連結觀:以「文化心理學與實踐」學程實踐為例

From School-Occupation Fitness Concept Turn to Correlative: The case of "Culture Psychology and Practice" Class

蔡秦倫(Chin-Lun Tsai) ; 張慈宜(Tsz-Ti Chang) ; 王思峰(Sy-Feng Wang) ; 魯貴顯(Kuei-Hsien Lu)

全人教育學報 ; 11 期 (2013 / 05 / 01) , P77 - 100

繁體中文

學職連結 ; 建構式教學 ; 生涯輔導 ; school work correlative ; constructure learning ; career development
高教畢業落入到弱勢工作者的邊緣地位(marginalized workforce)(Maynard& Ferdman,2008)。各國政府紛紛謀求對策,進行高等教育改革,意圖解決一連串問題,如生涯未定、高失業率、學用不相符等問題(劉孟奇、邱俊榮、胡均力,2006)。大學生就業議題方興未艾,然而學校與職場分屬兩不同結構處境,有其各自對應職業世界之邏輯,不可偏廢。在高等教育發展歷史中,文理- 專業的學門本有著不同的教育模式與目的, 不宜將兩者皆化約為專業訓練模式(Brint,Riddle,Turk-Bicakci,Levy,2005)。專業學門的教育邏輯,乃以學校知識與職業知識的契合(fitness)觀點作為連接兩處境的教育目的,此為學職契合觀點。文理學門若採用專業訓練模式,將喪失文理學門與職業關聯為多對多的特殊職業適應力優勢,因而不宜採用學職契合觀點,本課程乃採學用連結(correlative)觀點作為學職處境跨越的連結邏輯,藉由學門知識與實作練習等歷程建立起學職連結性。本課程以文理培育模式為例,建立三大階段性規畫促成學職連結。一、以基礎知識、方法學為起點。由基礎知識、方法學,特以方法學的培養,作為學職連結的起點。二、議題導向的知識建構歷程。以議題為實作演練,在歷程中建構對某議題的知識連結。三、實作與實務知識間對話。將實作中所建構的知識,與實務知識進行對話,用以回應學職知識之應用連結上的適應性。

新增時間 : 2014-09-12 10:11:1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