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外科實習讀書報告:何珮瑜

外科護理學實習讀書報告——退化性關節炎

一、前言: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台灣已於2018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意即在社會結構當中,65歲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數已經達到14%以上。邁入老年後,隨著身體與器官的老化,許多慢性疾病也隨之而來(曾、涂,2016),而退化性關節炎在老年人中是常見疾病,其中部位又以膝、髖關節最常發生(簡等,2018)。退化性關節炎是因正常關節內的軟骨受破壞及磨損,使關節兩端失去平衡導致骨頭與骨頭互相摩擦帶來關節疼痛、變形、僵硬,使活動範圍受限制,甚至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曾、涂,2016)。

二、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王,2019):

ž   原發性:通常無誘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好發於停經後婦女。

ž   續發性:姿勢不良、外傷、肥胖、先天性畸形、內分泌紊亂、飲食缺乏維生素C、D等因素所造成。

三、臨床表徵(王,2019):

1.疼痛:初期患部會有鈍痛感,但無明確痛點,休息後可緩解;但隨病情進展,休息逐漸無法緩解疼痛,最後連夜間都會痛,進而影響睡眠。

2.僵硬:通常在清晨及休息一段時間後發生,可輕微活動三十分鐘或熱敷後緩解,當病情逐漸嚴重,關節活動度會大幅受限,活動也無法緩解。

3.關節活動時會出現捻髮音,受影響的關節會有積液的現象。

4.關節腫脹:在遠端指關節稱為希伯登氏結節;近端指關節稱作蒲夏氏結節

5.肌肉萎縮,皮膚溫暖但未發紅。

6.肢體無力:特別是侵犯髖關節及腿部,若侵犯手部則手的抓握力量減少。

四、診斷檢查(王,2019):

1.X光:當關節腔變窄、骨贅增生、軟骨下骨硬化、畸形等現象,表示病情較嚴重。

2.骨掃描: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增加骨吸收放射性同位素的現象,有助排除炎症性關節炎的可能。

3.關節穿刺術:做滑液分析有助排除炎症性關節炎的可能。

4.關節腔鏡檢:瞭解關節內部構造、關節軟骨磨損情形及鄰近軟組織是否腫脹。

5.電腦斷層:確定脊椎是否受到侵犯。

五、醫療處置:

ž   物理治療(王,2019):

1.活動與休息:鼓勵病人活動時盡量使用大關節,保存能量及延緩病情惡化。

2.減少關節承受的壓力:協助選擇大小及高度適合的家具、體重過重者須減重。

3.熱敷:可緩解疼痛、肌肉僵硬、與痙攣。時間為一次10~30分鐘為宜,一天可重複3~4次。

4.適度運動:負重關節受侵犯時,等張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等)可增加肌肉強度但不會增加關節壓力。

ž   藥物治療(張等,2012):

1.非類固醇抗炎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效果,但無法改善退化性變化。

2.葡萄糖胺:提供軟骨所需的營養,保護尚未被磨損的軟骨,緩解衰退速度。

3.玻尿酸:維持滑膜與軟骨的彈性與潤滑,減少疼痛、促進關節活動度。注射後24~36小時不宜做劇烈運動與泡澡。

4.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血小板在經過擠壓後會釋放生長因子,期可促進細胞增生、膠原蛋白合成及血管新生作用,使組織修復(謝,2014)。

ž   手術治療(王,2019):

1.滑膜切除術:主要是清除骨贅、軟骨不平滑面及碎屑,為有效的姑息療法。

2.骨切開術: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骨畸形,此手術可切除多餘的部分,缺損部分填入字體骨骼或骨泥,最後裝上鋼片並以螺絲固定,較常用於膝關節與髖關節部位。

3.關節固定術:藉由使關節完全失去動作,減緩來自於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牽動時產生的疼痛,會造成功能障礙,但也能承受較多的壓力。

4.關節置換術:藉人工置換物取代原有關節,以恢復關節功能,常見的有髖或膝的全關節置換術。

        p滑膜切除術                 p骨切開術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p關節置換術

六、護理措施:

ž   緩解疼痛,促進休息:

1.維持肢體在功能性位置:每天俯臥兩次,平躺時可在頭或頸下置一小枕頭並使用護架預防患部受壓。避免在膝下或頭下置大枕頭,以免造成關節屈曲攣縮。

2.熱敷:緩解疼痛、痙攣、僵硬,溫度高於體溫即可,勿使用太厚重的用物,以免造成額外壓力。

3.體重過重者要注意飲食控制,維持理想體重可減輕關節負重。

ž   維護身體活動功能:

1.衛教個案經常使用大關節執行活動(如使用肩背包而避免拿手拿包)。

2.右手應逆時針轉動門把,左手順時針轉動門把。

3.髖和膝關節受侵犯時,椅子的選擇椅背宜平直,有扶手且有一般椅子高些,如此會令病患感到舒適;洗手間內也應有扶手。

4.不要彎腰取物,以屈膝及保持背部平直為主。

5.使用長柄物(如長柄的牙刷)或輔具,可增加獨立性。

七、結論:

退化性關節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其發生率,故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做起。如適當減緩關節負荷,勿久坐或維持同一姿勢過久;適當運動並維持正常體重;補充維生素C、D,延緩及舒緩關節退化。活動限制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適感,因此在給予醫療處置的同時也應該一併照顧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表達對於病情的看法,並給予支持,增加患者對於病情的信念,在病患與醫護人員的相互配合下,如此一來才能提升照護成效。

八、參考文獻: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高齡化指標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

王桂芸(2019).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訂,內外科護理學(六版,15.95-15.101頁).永大。

張富勝、張倩淇、簡郁芬(2012).退化性關節炎.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7 (9),324-329。

曾淑怡、涂淑玲(2016).退化性關節炎照護及經驗分享.彰化護理,23(3),5-7。

謝承樸(2014).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彰基院訊,31(8),8-9。

簡羚芸、黃麗娟、歐羽珊(2018).一位老年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術後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35(3),118-120。

  DOI:10.6692/KJN.201812_35(3).0011

新增時間 : 2022-03-12 23:02:0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