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紮根與認同」-運動傷害防護生專業準備學習之歷程
在受傷的世界中,身、心、靈的殘缺不時悄然地湧現;在重建的世
界裡,殘缺的痕跡漸進刻意地抹除。這樣一個受傷與重建交疊的世界,
存在於受傷運動員的身體與專業運動傷害防護員的雙手。本文透過在此
世界裡的田野經驗,探究運動傷害防護生邁向專業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學
習歷程。筆者置身防護室現場,以親身參與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眼見、
耳聞、體觸到的人事物之間的互動,同時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蒐集防護
生專業準備的歷程敘說。研究發現,這整個歷程包括憧憬:進入前的動
機與想像、紮根:專業學理的習得與場域實習的應用,以及認同:專業
角色職責的體悟。因此,在專業的世界裡,核心價值與其深廣度的能見
性是存在的,個人的學習態度與其對專業的熱忱和尊重是可以傳達的。
這項專業能撫癒、支持與重建已受傷的身、心、靈。
專業社會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對個人在工作場域的成敗有著關鍵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在脫離學生身分完全進入職場前的專業準備學習階段,會歷經
期望與進入的憧憬時期、知識學理的習得與臨床實務實習經驗的紮根時期,以及
從各項學習與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與對此角色職責體悟的認同時期。這種專業角色
的體悟會直接影響其在提供專業服務時的表現。
在進入前要成為一位合格的專業防護員的自我期許與強烈動機,是防護生在
正規教育的知識學理的習得上最大的助力,因為很清楚自己在T 大運保系的目的,
唯有通過學理的門檻,才能成為傷防系的一員,才有在防護室或隨隊實習的機會,
且將理論與實務真正結合,同時也要適度的對自己的同儕給予支持,一起繼續往
前邁向自己所選擇的路。這樣的結果事實上是支持文獻中所指出的,學生繼續接
受運動傷害防護教育課程的理由(包含學生的動機、臨床與學理的結合、同儕支
持體系的存在)。39
此外,在專業防護員形塑歷程中,創造一學習網絡是很重要的,誠如T 大傷
防組的防護員這是為了要彼此互相學習以努力最大化自己身為防護員的職責,不
論是在防護室,亦或是隨隊出征服務的防護員職責的經驗分享,不同運動項目的
實際狀況的發生與因應─真實的生活面貌─發展出了一種來自於教師、教
練、資深前輩、運動員與同儕的社會支持,40這當中絕對包含某種的信任與團隊關係,以及社會與心理聯繫上的歸屬感。這對防護員而言,無疑是一種自我角色實
現的鼓舞與獎勵。41
參考文獻
中文
王鍵慰,〈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機轉之探討〉,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吳臺二、吳玫玲、李書維、李建明,〈中央警察大學警技課程學生運動傷害現況調
查〉,《體育學報》,32(臺北,2002.03):143-156;
吳明憲,〈足球選手運動傷害部位分析-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足球賽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19(屏東,2001.04):63-71。
吳明憲,〈運動傷害防護師經認證或實習課程通過檢定考試之比較〉,《美和技術學
院學報》,19(屏東,2001.04):232-238。
李亦園,〈氣的文化與科學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科技綜合研究」主題計
畫〉,《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通訊》,10.2(臺北,2002.8):68-75。
李豪傑,〈臺灣地區運動傷害防護師證照制度規劃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林洋卿,〈大專院校男子甲組第一級籃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中華體育》,
13.3(臺北,1999.12):37-44;
林燕君,〈國家運動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胡心慈,〈特殊教育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3
(臺南:2005.06):69-89。
陳魁元,〈柔道-常見運動傷害防護〉,《致理學報》,8(臺北,1994.11):248-291。
彭玉章,〈臺北市原住民青少年運動現況與運動傷害類型調查〉,臺北:臺北醫學
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啟煌、楊瑞泉、黃玉萍,〈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功能〉,《大專體育》,25(臺北,
1996.04):113-119。
黃耀宗、陳宜佳,〈運動傷害復健持續參與的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中華體育季
刊》,22. 4(臺北,2008.12):32-39。
廖主民,〈受傷運動員的心理復健-給教練和運動傷害防員的建議〉,《中華體育》,
8.1(臺北,1994.06):40-46。
滕德政,〈充份就學,適性發展:淺談脊椎裂兒童的適應體育教學〉,《教育資料與
研究》,35(臺北,2003.06):126-133。
謝麗紅,〈證照制度對諮商專業之影響〉,《測驗與輔導》,154(臺北,1999.06):
3207-3211。
Nathan 著,《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記實》(張至璋編譯),
臺北:立緒文化,2006。
界裡,殘缺的痕跡漸進刻意地抹除。這樣一個受傷與重建交疊的世界,
存在於受傷運動員的身體與專業運動傷害防護員的雙手。本文透過在此
世界裡的田野經驗,探究運動傷害防護生邁向專業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學
習歷程。筆者置身防護室現場,以親身參與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眼見、
耳聞、體觸到的人事物之間的互動,同時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蒐集防護
生專業準備的歷程敘說。研究發現,這整個歷程包括憧憬:進入前的動
機與想像、紮根:專業學理的習得與場域實習的應用,以及認同:專業
角色職責的體悟。因此,在專業的世界裡,核心價值與其深廣度的能見
性是存在的,個人的學習態度與其對專業的熱忱和尊重是可以傳達的。
這項專業能撫癒、支持與重建已受傷的身、心、靈。
專業社會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對個人在工作場域的成敗有著關鍵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在脫離學生身分完全進入職場前的專業準備學習階段,會歷經
期望與進入的憧憬時期、知識學理的習得與臨床實務實習經驗的紮根時期,以及
從各項學習與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與對此角色職責體悟的認同時期。這種專業角色
的體悟會直接影響其在提供專業服務時的表現。
在進入前要成為一位合格的專業防護員的自我期許與強烈動機,是防護生在
正規教育的知識學理的習得上最大的助力,因為很清楚自己在T 大運保系的目的,
唯有通過學理的門檻,才能成為傷防系的一員,才有在防護室或隨隊實習的機會,
且將理論與實務真正結合,同時也要適度的對自己的同儕給予支持,一起繼續往
前邁向自己所選擇的路。這樣的結果事實上是支持文獻中所指出的,學生繼續接
受運動傷害防護教育課程的理由(包含學生的動機、臨床與學理的結合、同儕支
持體系的存在)。39
此外,在專業防護員形塑歷程中,創造一學習網絡是很重要的,誠如T 大傷
防組的防護員這是為了要彼此互相學習以努力最大化自己身為防護員的職責,不
論是在防護室,亦或是隨隊出征服務的防護員職責的經驗分享,不同運動項目的
實際狀況的發生與因應─真實的生活面貌─發展出了一種來自於教師、教
練、資深前輩、運動員與同儕的社會支持,40這當中絕對包含某種的信任與團隊關係,以及社會與心理聯繫上的歸屬感。這對防護員而言,無疑是一種自我角色實
現的鼓舞與獎勵。41
參考文獻
中文
王鍵慰,〈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機轉之探討〉,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吳臺二、吳玫玲、李書維、李建明,〈中央警察大學警技課程學生運動傷害現況調
查〉,《體育學報》,32(臺北,2002.03):143-156;
吳明憲,〈足球選手運動傷害部位分析-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足球賽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19(屏東,2001.04):63-71。
吳明憲,〈運動傷害防護師經認證或實習課程通過檢定考試之比較〉,《美和技術學
院學報》,19(屏東,2001.04):232-238。
李亦園,〈氣的文化與科學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科技綜合研究」主題計
畫〉,《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通訊》,10.2(臺北,2002.8):68-75。
李豪傑,〈臺灣地區運動傷害防護師證照制度規劃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林洋卿,〈大專院校男子甲組第一級籃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中華體育》,
13.3(臺北,1999.12):37-44;
林燕君,〈國家運動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胡心慈,〈特殊教育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3
(臺南:2005.06):69-89。
陳魁元,〈柔道-常見運動傷害防護〉,《致理學報》,8(臺北,1994.11):248-291。
彭玉章,〈臺北市原住民青少年運動現況與運動傷害類型調查〉,臺北:臺北醫學
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啟煌、楊瑞泉、黃玉萍,〈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功能〉,《大專體育》,25(臺北,
1996.04):113-119。
黃耀宗、陳宜佳,〈運動傷害復健持續參與的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中華體育季
刊》,22. 4(臺北,2008.12):32-39。
廖主民,〈受傷運動員的心理復健-給教練和運動傷害防員的建議〉,《中華體育》,
8.1(臺北,1994.06):40-46。
滕德政,〈充份就學,適性發展:淺談脊椎裂兒童的適應體育教學〉,《教育資料與
研究》,35(臺北,2003.06):126-133。
謝麗紅,〈證照制度對諮商專業之影響〉,《測驗與輔導》,154(臺北,1999.06):
3207-3211。
Nathan 著,《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記實》(張至璋編譯),
臺北:立緒文化,2006。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