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少棒棒球選手之運動傷害-以2011年IBAF
本研究發現,隨隊傷害防護員提供最多的傷害處理方式之前三名依序為運動
按摩(27.2%)、冰敷(19.2%) 與機能貼布貼紮(15.9%);劉于詮、王士仁(2011)
分析全國五人制足球錦標賽之傷害防護站傷害處理紀錄則發現最多的傷害處理
方式之前三名依序為冰敷(60.7%)、傳統貼布貼紮(26.3%) 與外傷處理(7.6%);
劉于詮(2011)分析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之現場傷害防護紀錄,結果發現青少
年羽球比賽中提供最多的處理方式之前三名依序為冰敷(46.3%)、機能貼布
(26.6%)與傳統貼布貼紮(19.7%);張維綱、張思敏(2007)研究發現網球
選手最常接受傷害防護員的治療方式為冰敷(70.4%)及貼紮(12.5%);上述研
究皆為不同運動項目的傷害防護站之醫療紀錄,發現無論網球、足球或羽球比賽
中的現場傷害防護員提供冰敷的比例皆為最高,而本研究的隨隊傷害防護員則以
運動按摩最多,其次才為冰敷與機能貼布貼紮,這也顯示現場與隨隊之傷害防護
工作仍有些不同,隨隊傷害防護員在國外會有較多與選手接觸的機會,包含訓練
與比賽前後,因此對於選手的傷害會更加了解,加上現在選手對於肌肉放鬆對運
動表現的重要漸漸了解,隨隊運動傷害防護員可依循選手意願於練習後治療時間
提供運動按摩治療,這有助於提升選手熱身效率與肌肉痠痛解除的效果,運動按
摩除了可以提升小動脈血壓而增加血流量讓肌肉溫度提升,有效幫助熱身外,按
摩放鬆之後也可以改變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心跳率、血壓以及心跳變化率)、調
整賀爾蒙(皮質醇)分泌、降低焦慮以及改善心情狀態(Weerapong, 2005);然而
比賽賽會的傷害防護站的服務職責主要為參與運動賽會的運動選手,服務人數眾
多以致較難提供運動按摩之服務,大部分傷害處理會傾向於急性傷害或疼痛症狀
處理,因此在傷害防護站的治療才會以提供冰敷與貼紮居多。
本研究也發現,最常使用運動按摩、冰敷、伸展、運動乳膏與機能貼布貼紮
的部位是肩部,最常使用傳統貼布貼紮的部位是手腕部(71.4%);張維綱、張思
敏(2007)的研究中發現網球選手最常使用冰敷的部位在肩部(17.3%),最常使
用傳統貼布貼紮的部位是手腕部(43.8%);棒球與網球的投球與揮拍動作有部分
是依賴相似關節與肌群在進行,因此這兩種運動方式皆集中在肩關節的使用,進而兩種運動的治療處理皆集中在肩部,再者網球運動在進行回擊球時接受球拍的
震動可能導致手腕部傷害(江勁彥、江勁政、陳帝佑,2004),也如同棒球運動
在揮棒打擊時可能因球棒擊球時可能帶來手腕傷害(尤其未擊中球棒正確的打擊
甜點時),冰敷功能在於透過降溫效果來減少受傷部位之發炎情形,進以能減少
傷處腫脹與疼痛之效果,貼紮則是透過貼布的固定效果來減少腕關節活動度過大
而產生周邊軟組織傷害或疼痛的情形,這兩種方式皆已經被建議使用在棒球選手
的急性與慢性傷害中(張協進等,2009),然而冰敷與貼紮皆有其操作的重要觀
念,操作不好可能導致傷害惡化,如對肘膝部神經位置不得冰敷太久,以及貼紮
緊度與穩定性,皆是隨隊傷害防護員必須熟練的技術。
我國青少棒選手於國外比賽期間仍會遭遇不少新舊傷之困擾,尤其是肩部與
肘部的舊傷,新傷可能分布全身且以撞挫傷和擦傷為主,傷害發生率更高於國內
比賽;青少棒選手接受隨隊傷害防護員的治療處理多為了賽後保養與肌肉痠痛,
運動按摩、冰敷與機能貼布貼紮是治療處理過程經常使用的治療處理方式。
建議國內培訓運動傷害防護員之單位或運動醫學中心能參考本研究資訊來
安排棒球項目之傷害趨勢、原因與治療技術等相關教學,國際性棒球比賽能有相
關物理治療或傷害防護員等醫護人員跟隨,進以降低青少棒選手在國外比賽過程
中或練習時之運動傷害,間接提升我國棒球國際賽事的成績表現。
參考文獻
江勁彥、江勁政、陳帝佑(2004)。網球拍纖維強度之振動特性分析。國立體育
學院論叢,15(1),233-246。
林世民(2011,7 月27 日)。IBAF 青少棒隊 超級戰力誓奪冠。自由電子報,取
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27/today-sp9.htm。
張協進、林文郎、楊碧霞、李育忠(2009)。棒球運動傷害之探討。萬能學報,
31,287-300。
張維綱、張思敏(2007)。臺灣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
40(3),15-28。
張曉昀、陳佳琳、鍾宇政、林志峰、王淳厚(2007)。青棒選手運動傷害發生率
之調查報告:一年期前瞻性研究。物理治療。32(4),193-199。
陳國華(1987)。大專院校棒球選手運動傷害之現況調查與分析。臺大體育,10,
7-36。
黃啟煌(1996)。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功能。大專體育,25,113-119。
黃啓煌、陳美燕、李榮哲(1999)。運動傷害調查種類之探討。大專體育,43,
楊繼美(2004)。我國優秀青少年羽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教練科學,4,
71-83。
劉于詮(2011)。我國青少年羽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以2008 年臺灣省羽球
協會會長暨 Wilson(k) FACTOR 盃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為例。屏東教大體
育,14,384-397。
劉于詮、王士仁(2011)。九十九年全國體委盃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運動傷害調查
分析。屏東教大體育,14,398-412。
鍾宇政、陳星宇、張曉昀(2008)。青棒選手比賽期間進攻與防守傷害發生率之
比較。大專體育學刊,10(4),103-112。
按摩(27.2%)、冰敷(19.2%) 與機能貼布貼紮(15.9%);劉于詮、王士仁(2011)
分析全國五人制足球錦標賽之傷害防護站傷害處理紀錄則發現最多的傷害處理
方式之前三名依序為冰敷(60.7%)、傳統貼布貼紮(26.3%) 與外傷處理(7.6%);
劉于詮(2011)分析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之現場傷害防護紀錄,結果發現青少
年羽球比賽中提供最多的處理方式之前三名依序為冰敷(46.3%)、機能貼布
(26.6%)與傳統貼布貼紮(19.7%);張維綱、張思敏(2007)研究發現網球
選手最常接受傷害防護員的治療方式為冰敷(70.4%)及貼紮(12.5%);上述研
究皆為不同運動項目的傷害防護站之醫療紀錄,發現無論網球、足球或羽球比賽
中的現場傷害防護員提供冰敷的比例皆為最高,而本研究的隨隊傷害防護員則以
運動按摩最多,其次才為冰敷與機能貼布貼紮,這也顯示現場與隨隊之傷害防護
工作仍有些不同,隨隊傷害防護員在國外會有較多與選手接觸的機會,包含訓練
與比賽前後,因此對於選手的傷害會更加了解,加上現在選手對於肌肉放鬆對運
動表現的重要漸漸了解,隨隊運動傷害防護員可依循選手意願於練習後治療時間
提供運動按摩治療,這有助於提升選手熱身效率與肌肉痠痛解除的效果,運動按
摩除了可以提升小動脈血壓而增加血流量讓肌肉溫度提升,有效幫助熱身外,按
摩放鬆之後也可以改變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心跳率、血壓以及心跳變化率)、調
整賀爾蒙(皮質醇)分泌、降低焦慮以及改善心情狀態(Weerapong, 2005);然而
比賽賽會的傷害防護站的服務職責主要為參與運動賽會的運動選手,服務人數眾
多以致較難提供運動按摩之服務,大部分傷害處理會傾向於急性傷害或疼痛症狀
處理,因此在傷害防護站的治療才會以提供冰敷與貼紮居多。
本研究也發現,最常使用運動按摩、冰敷、伸展、運動乳膏與機能貼布貼紮
的部位是肩部,最常使用傳統貼布貼紮的部位是手腕部(71.4%);張維綱、張思
敏(2007)的研究中發現網球選手最常使用冰敷的部位在肩部(17.3%),最常使
用傳統貼布貼紮的部位是手腕部(43.8%);棒球與網球的投球與揮拍動作有部分
是依賴相似關節與肌群在進行,因此這兩種運動方式皆集中在肩關節的使用,進而兩種運動的治療處理皆集中在肩部,再者網球運動在進行回擊球時接受球拍的
震動可能導致手腕部傷害(江勁彥、江勁政、陳帝佑,2004),也如同棒球運動
在揮棒打擊時可能因球棒擊球時可能帶來手腕傷害(尤其未擊中球棒正確的打擊
甜點時),冰敷功能在於透過降溫效果來減少受傷部位之發炎情形,進以能減少
傷處腫脹與疼痛之效果,貼紮則是透過貼布的固定效果來減少腕關節活動度過大
而產生周邊軟組織傷害或疼痛的情形,這兩種方式皆已經被建議使用在棒球選手
的急性與慢性傷害中(張協進等,2009),然而冰敷與貼紮皆有其操作的重要觀
念,操作不好可能導致傷害惡化,如對肘膝部神經位置不得冰敷太久,以及貼紮
緊度與穩定性,皆是隨隊傷害防護員必須熟練的技術。
我國青少棒選手於國外比賽期間仍會遭遇不少新舊傷之困擾,尤其是肩部與
肘部的舊傷,新傷可能分布全身且以撞挫傷和擦傷為主,傷害發生率更高於國內
比賽;青少棒選手接受隨隊傷害防護員的治療處理多為了賽後保養與肌肉痠痛,
運動按摩、冰敷與機能貼布貼紮是治療處理過程經常使用的治療處理方式。
建議國內培訓運動傷害防護員之單位或運動醫學中心能參考本研究資訊來
安排棒球項目之傷害趨勢、原因與治療技術等相關教學,國際性棒球比賽能有相
關物理治療或傷害防護員等醫護人員跟隨,進以降低青少棒選手在國外比賽過程
中或練習時之運動傷害,間接提升我國棒球國際賽事的成績表現。
參考文獻
江勁彥、江勁政、陳帝佑(2004)。網球拍纖維強度之振動特性分析。國立體育
學院論叢,15(1),233-246。
林世民(2011,7 月27 日)。IBAF 青少棒隊 超級戰力誓奪冠。自由電子報,取
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27/today-sp9.htm。
張協進、林文郎、楊碧霞、李育忠(2009)。棒球運動傷害之探討。萬能學報,
31,287-300。
張維綱、張思敏(2007)。臺灣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
40(3),15-28。
張曉昀、陳佳琳、鍾宇政、林志峰、王淳厚(2007)。青棒選手運動傷害發生率
之調查報告:一年期前瞻性研究。物理治療。32(4),193-199。
陳國華(1987)。大專院校棒球選手運動傷害之現況調查與分析。臺大體育,10,
7-36。
黃啟煌(1996)。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功能。大專體育,25,113-119。
黃啓煌、陳美燕、李榮哲(1999)。運動傷害調查種類之探討。大專體育,43,
楊繼美(2004)。我國優秀青少年羽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教練科學,4,
71-83。
劉于詮(2011)。我國青少年羽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以2008 年臺灣省羽球
協會會長暨 Wilson(k) FACTOR 盃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為例。屏東教大體
育,14,384-397。
劉于詮、王士仁(2011)。九十九年全國體委盃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運動傷害調查
分析。屏東教大體育,14,398-412。
鍾宇政、陳星宇、張曉昀(2008)。青棒選手比賽期間進攻與防守傷害發生率之
比較。大專體育學刊,10(4),103-112。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