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案報告之終身學習
主題:關於個案報告之終身學習班級:護四戊 姓名:賴昀君 座號:2 學號:1005101210 參考的三篇個案報告: 余淑夏(2012) ‧照護一位癲癇併發展遲緩病童之護理經驗‧領導護理,13(4),60-69。李蕙君、 周繡玲(2004)‧照顧一位獨居老人適應結腸造口之護理經驗‧腫瘤護理雜誌 ,4(2),53-66。林嘉華、 陳淑賢(2010)‧照護一位青少年罹患腦中風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1(2),247-255。 個案報告,是護理成就等級N2生到N3的必經之路,寫完一篇個案報告,還需投稿到台灣護理協會審核,通過之後出版於雜誌才算完成,看似簡單的文字敘述,其中的撰寫過程並非幾日便可完成的!需要收集足夠的資料和數據,還要依照一個固定的格式;相同的模子做出的東西都一樣,但是內容物呢?是會隨作者的不同而改變的,或許寫作的風格大同小異,但是在護理措施的部分會隨個案的條件而改變,我選擇三個不同年齡層為對象的個案報告深入探討。 在這三篇個案報告裡,使用的護理評估整合方式有羅氏適應模式及高登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我認為選擇適用於服務對象的評估方法非常重要!依據護理問題擬定計畫及護理措施,這一連串的過程是連續的動態,彼此前後呼應,再加上護理措施是構成個案報告的主軸,所以選擇正確的方式可以說是勝利的一步。前面我有提到撰寫的格式大同小異,我重視的是護理過程,包含評估、診斷、計畫、執行、評質,在資料收集的部分包含主觀資料與客觀資料,其中前者與個案的自述有關;嬰幼兒通常沒有直接的言語溝通,較常以身體語言表示,比如哭泣、微笑、躁動、、、等,反而主要照顧者才是提供訊息的來源,青少年非常注重外表,常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尤其是同齡的同儕,有點沒耐心需要家屬補充回答,而老人的部份成熟穩重,問事情明確抓得住要領,較關心健康問題,在意預後狀況及之後的生活狀態,時常拋出年紀大了還要如此折磨等相關感嘆,使我們很難給予適當回應,只能沉默傾聽。 面對這麼多種個案,給予的護理當然是不同的,對於即將去實習的我們,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領域,現有的知識來自於課本、參考文章及幾次的練習而已,最大的挑戰即是高護實習的4篇個案報告,包含內科、外科、產科及兒科,面臨的對象五花八門,但即便如此,我一定會支持下去。教導過個案報告課程的羅惠敏老師提過: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只有做與不做而已。不要因為覺得不可能就否定一切,更不能以偏蓋全,這會抹殺許許多多的機會;理應身體力行、試著去做,這個長達3個月的暑假是個好好溫習、蘊藏能力的好時機,要好好運用。 讀完這3篇個案報告,讓我學到資料收集的方式、不同年紀的護理應對、、、等,收穫不少,之後還會繼續學習,增長見聞,並運用於實際,且終身學習。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