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痰(suctioning)與八大核心的省思

內外護理學作業 護三戊 賴昀君 2號 1005101210 技術:抽痰法(suctioning) 一轉眼已經開始學習高護技術了,之前基護實習看學姊做,感覺很困難,而現在學起來真的有意點挑戰性,其實抽痰的目的淺顯易懂,就是為了維持呼吸道的通暢,使個案的呼吸品質改善(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些基礎的學理和原理是要知道的,因為這都是構成suction的基本要素;最重要的幾個原則:全程必須保持無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不能有一點染污,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抽痰管的管徑也不能太大,外徑不可超過氣切套管或氣管內管的1/2,成人常用的尺寸為10-14Fr .,還有更重要的是suctioning的前後都要給100%的氧滿1分鐘(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因為在抽的過程是一種持續的吸力,在把分泌物抽出的同時,肺內的空氣也會被吸出來,這會到造成缺氧,使個案的生命受威脅(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臨床技能),所以在執行技術前,要先告知及衛教(一般臨床技能、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對方明瞭並做好心理準備,在這之前除了給氧之外,可依醫囑給予蒸汽吸入或稀釋痰液的藥物、姿位引流、叩擊,將痰液驅趕到中央的氣管,使整個抽吸的過程更順暢(批判性思考能力、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技能),增添個案的舒適;也要拉起床簾,注意隱私(倫理、克盡職責性),有些個案不希望自己痛苦的表情被別人看見(關愛)。 在抽吸前要先調整抽痰機壓力為70-150mmHg(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再以拿毛筆的手勢(一般臨床技能)先從最乾淨的氣管內管進入,計算插入的深度有兩種方法,一是插入到達Carina處並回抽1cm,另一是直接插入氣管內管,20-30cm(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到達該抽吸處深部時才可壓住管制口開始抽吸,接著抽鼻腔,最後抽口腔,這樣部位的抽吸順序是從較乾淨開始的(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比較符合清潔的原則,畢竟口腔的細菌多於鼻腔,亂序的執行技術會造成感染(批判性思考能力)。整體而言,整個抽吸時間為5-8sec,最多不可超過15sec(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且要溫柔及觀察個案的非語言反應,適時給予鼓勵和關心(關愛、溝通與合作、倫理),最後紀錄抽痰時間、量、顏色、性質、味道與個案反應(克盡職責性)。 學完這個完整的技術,我覺得很有成就,雖然現在的練習對象是安妮,比較不須做其他的應變措施,我由衷地期待在未來應用於實體個案!( 終生學習)

新增時間 : 2014-09-04 11:43:03 / 修改時間 : 2014-09-04 11:43:5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