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對台灣觀光產業之效益影響
班級:五年甲班
科系:健康與休閒管理科
姓名:曾子庭
指導老師:高筱婷
一.研究議題: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對台灣觀光產業之效益影響
二.作者:張宏生(Hong-Sheng Chang)
三.參考書籍:吳宗瓊(2003)。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16),45-61。
四.連結:世界觀光組織(WTO)。http://www.unwto.org/index.php
Ahmed, Z. U.,Krohn, F. B.(1992).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consumer behavior of Japanese tourists.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1(3),73-86.
Ap, J.(1992).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665-690.
Ap, J.,Cromption, J. L.(1998).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37),122-130.
五.摘要:本研究目的旨在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之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吾人透過具有高信度與高效度之量表,經由文獻蒐集、瞭解兩岸背景、文化,進而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三大面向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並採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各層面估計分析,針對旅遊業者蒐集樣本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政策對台灣所造成的效益層面,其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在經濟面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旅遊業者對政府的整體觀光發展計畫之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建議,觀光開發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政府與民間業者也應廣泛收集當地環境與人文資料,提供遊客解說與教育的服務。
六.研究背景與動機:觀光效益常以觀光收入的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s)來評估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果,觀光的經濟利益是多方面的,且因觀光相關事業的多元化和複雜性,而使得發展出觀光衛星帳(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TSA)來明確估算與觀光事業相關的收入與支出,以確定觀光發展在國家經濟的貢獻及其重要性(陳思倫,2005)。實體環境面則一般在探討遊憩開發用地之影響評估時,其涵蓋內容有下列四類(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990):(1)自然環境類(2)生態環境類(3)生活環境類(4)文化、景觀及遊憩環境類。在社會文化面,Fox (1977)認為社會文化衝擊為觀光對價值體系、個人行為、家庭關係、集體生活型態、安全標準、道德行為、創造性的表達方式,傳統禮儀和社區組織的變遷上之影響。
七.中文摘要:本研究目的旨在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之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吾人透過具有高信度與高效度之量表,經由文獻蒐集、瞭解兩岸背景、文化,進而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三大面向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並採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各層面估計分析,針對旅遊業者蒐集樣本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政策對台灣所造成的效益層面,其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在經濟面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旅遊業者對政府的整體觀光發展計畫之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建議,觀光開發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政府與民間業者也應廣泛收集當地環境與人文資料,提供遊客解說與教育的服務。
八.英文摘要: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lucidate how relaxation from mainland China brings up the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t on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and explores the hierarchy of this relationshi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had been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our measurement efforts by investigating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o understand the appropriate models for each dimension, the study appl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rom the aspect of three impacts, including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t, and set up criteri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documents. Finally, a copy of professional questionnaire was created to undertake the survey, as well as to make the optimal weights for the target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For future research, other variables of relaxation may influence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should be discussed. In practice, government can hone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o raise the effect of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
九.結論與建議:觀光活動是許多國家作為復甦產業經濟的途徑之ㄧ(Law, 1993),觀光能產生諸多效益,包含了對當地經濟增加收入、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改善了地區經濟結構及平衡經濟活動、促進企業投資等等。然而,觀光也可能對於環境、古蹟等造成諸多負面衝擊,Holder (1988)曾提出觀光自我毀滅理論,說明觀光資源的開發本身有自我毀滅因子,當觀光地太受歡迎而管理單位並未積極維持資源品質時,觀光地將因環境、服務品質惡化而快速失去其吸引力,最後將因為缺乏經濟活動而自然衰退(鍾溫清等,1999)。 本研究礙於時間及成本考量,僅著重在開放大陸人士赴台觀光所產生的效益作探討,研究主要結論為,針對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對觀光產業之效益經由實證結果分析三大面向包括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文化面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其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可見發展觀光對於國民所得及就業機會增加有相當的助益。
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能夠有一套完整的觀光發展計畫是相當重要的。亦可知業者對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因為開放觀光會帶來相當的經濟效益,但如果沒有完善的觀光發展計畫,觀光將無法永續經營。
李素馨(1996)也指出,永續觀光的理念既在透過當地居民、觀光客、觀光發展組織等觀光地區有關的人群,以公平和諧平衡的共生態度協調彼此的需求,並對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合理的運用,以期達到生態保育、經濟效益發展、文化尊重的永續發展目標。
本研究提供政府的建議為,從研究結果可得知前五名的效益因素中,經濟面就佔了三項,可見藉由開放陸客觀光來增加國民所得及就業機會是可以期待的。然而,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也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觀光資源過度耗用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傷害,
尤其實體環境具有不可回復性。從研究結果可得知後五名效益因素中,實體環境面的因素佔了三項,包括:「自然資源重視」、「生活環境品質」、「古蹟保護」等議題,可見業者對於開放觀光產生實體環境面可能遭受過度破壞之憂慮。
因此,建議中央政府在透過觀光拼經濟的當下,應該特別注意自然資源及古蹟保護等問題,除了應該投入相當的資源也應該有配套的政策雙管其下來保護這些觀光資源。亦即,應兼顧環境承載量限制與社會文化風氣不致過度破壞的情況下,發揮其既有的經濟效益。此外,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的認知與態度也可能會影響當地觀光發展之推動與遊客的遊憩品質。因此,地方政府了解居民對觀光影響的認知態度,也是決定地方發展能否成功的有效指標(Lankfords, 1994)。
本研究提供業者的建議為,儘管開放陸客赴台觀光能帶來諸多經濟效益,然而,由於兩岸人民生活、衛生習慣之差異及價值觀的不同,加上旅遊業者對於開放觀光產生實體環境面可能遭受過度破壞之憂慮,同時開放陸客觀光亦有可能影響既有美、日觀光客的興致而降低既有國外觀光客赴台旅遊的意願。旅遊業者為接觸陸客之一線人員,建議旅遊業者可透過旅遊資訊的傳導,幫助陸客對旅遊目的地的認知與了解,在介紹觀光地區的風俗民情之外,也應宣導當地人文習慣及自然資源、古蹟保存之相關政策,同時確保服務品質。此外,為避免大量陸客過度集中知名旅遊景點,旅遊業者應該對陸客宣傳附近新興的觀光景點藉由此項訊息傳遞,分散旅遊景點之乘載量,讓大陸遊客了解,除知名景點外,台灣仍有許多值得遊覽之風景區,以分散知名觀光景點的承載量,避免資源耗用殆盡。
本研究提供後續研究者的建議為:第一,增加觀光衝擊負面影響之因素。本研究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但多以正面因子做為考量,而負面因子所造成的觀光衝擊亦不容忽視,例如:經濟面負面因子有土地成本增加、通貨膨脹、財富分配不均、增加財政支出、過度依賴觀光。社會文化面負面因子有價值觀的改變、觀光客與居民的衝突、人際關係淡化、犯罪率提升。實體環境面負面因子有遊客型態的改變、遊客承載量、景觀的破壞、加速資源的耗損等。
第二,將觀光衝擊認知與衝擊管理策略做完整性的研究。本研究僅對消費者之觀光衝擊認知作討論,並無配合觀光管理策略作深度與完整之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擴大並更深入與完整的探討,以達到更客觀、更全面之研究。
十.心得感想:觀光活動是許多國家及當地政府復甦一個城市產業經濟的途徑之ㄧ。而城市能產生的觀光經濟效益包含了對當地經濟增加收入、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改善了地區經濟結構及平衡經濟活動、促進企業投資;在經濟成本方面則可能會對特殊產業活動經濟過度依賴、有新的消費者進入而使當地的經濟有通貨膨脹的情形及房地產價格的增高、觀光基礎設施的消耗及服務生產方面的季節性導致投資收益回收受到限制、增加城市政府的附加成本。而社會文化衝擊主要是透過居民的兩者接觸後而產生,原因為居民與遊客在心境上之差異與特殊性,使得衝擊發生之原因在觀光導入時即慢慢形成運用社會交換理論的原則探討居民對觀光的反應;結果證明觀光衝擊認知是評價利益和成本的結果,且這個評價是依據居民的價值觀:經濟獲利正面地影響居民對觀光衝擊的評價以及對觀光的支持;資源使用者對觀光的態度較中立,但相信觀光會帶來經濟和社會利益,甚至改善自然環境;所有衝擊的認知皆呈現負面;依附社區的居民正面地評價經濟和社會衝擊,但對環境衝擊有負面評價。
科系:健康與休閒管理科
姓名:曾子庭
指導老師:高筱婷
一.研究議題: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對台灣觀光產業之效益影響
二.作者:張宏生(Hong-Sheng Chang)
三.參考書籍:吳宗瓊(2003)。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16),45-61。
四.連結:世界觀光組織(WTO)。http://www.unwto.org/index.php
Ahmed, Z. U.,Krohn, F. B.(1992).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consumer behavior of Japanese tourists.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1(3),73-86.
Ap, J.(1992).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665-690.
Ap, J.,Cromption, J. L.(1998).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37),122-130.
五.摘要:本研究目的旨在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之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吾人透過具有高信度與高效度之量表,經由文獻蒐集、瞭解兩岸背景、文化,進而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三大面向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並採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各層面估計分析,針對旅遊業者蒐集樣本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政策對台灣所造成的效益層面,其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在經濟面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旅遊業者對政府的整體觀光發展計畫之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建議,觀光開發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政府與民間業者也應廣泛收集當地環境與人文資料,提供遊客解說與教育的服務。
六.研究背景與動機:觀光效益常以觀光收入的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s)來評估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果,觀光的經濟利益是多方面的,且因觀光相關事業的多元化和複雜性,而使得發展出觀光衛星帳(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TSA)來明確估算與觀光事業相關的收入與支出,以確定觀光發展在國家經濟的貢獻及其重要性(陳思倫,2005)。實體環境面則一般在探討遊憩開發用地之影響評估時,其涵蓋內容有下列四類(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990):(1)自然環境類(2)生態環境類(3)生活環境類(4)文化、景觀及遊憩環境類。在社會文化面,Fox (1977)認為社會文化衝擊為觀光對價值體系、個人行為、家庭關係、集體生活型態、安全標準、道德行為、創造性的表達方式,傳統禮儀和社區組織的變遷上之影響。
七.中文摘要:本研究目的旨在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之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吾人透過具有高信度與高效度之量表,經由文獻蒐集、瞭解兩岸背景、文化,進而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三大面向影響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並採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各層面估計分析,針對旅遊業者蒐集樣本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政策對台灣所造成的效益層面,其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在經濟面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旅遊業者對政府的整體觀光發展計畫之重視程度。本研究結果建議,觀光開發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政府與民間業者也應廣泛收集當地環境與人文資料,提供遊客解說與教育的服務。
八.英文摘要: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lucidate how relaxation from mainland China brings up the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t on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and explores the hierarchy of this relationshi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had been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our measurement efforts by investigating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o understand the appropriate models for each dimension, the study appl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rom the aspect of three impacts, including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t, and set up criteri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documents. Finally, a copy of professional questionnaire was created to undertake the survey, as well as to make the optimal weights for the target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For future research, other variables of relaxation may influence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should be discussed. In practice, government can hone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o raise the effect of social culture impact,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 impac...
九.結論與建議:觀光活動是許多國家作為復甦產業經濟的途徑之ㄧ(Law, 1993),觀光能產生諸多效益,包含了對當地經濟增加收入、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改善了地區經濟結構及平衡經濟活動、促進企業投資等等。然而,觀光也可能對於環境、古蹟等造成諸多負面衝擊,Holder (1988)曾提出觀光自我毀滅理論,說明觀光資源的開發本身有自我毀滅因子,當觀光地太受歡迎而管理單位並未積極維持資源品質時,觀光地將因環境、服務品質惡化而快速失去其吸引力,最後將因為缺乏經濟活動而自然衰退(鍾溫清等,1999)。 本研究礙於時間及成本考量,僅著重在開放大陸人士赴台觀光所產生的效益作探討,研究主要結論為,針對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對觀光產業之效益經由實證結果分析三大面向包括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文化面中,以經濟面較為受重視,其中又以「增加國民所得」、「增加工作機會」列居一、二,可見發展觀光對於國民所得及就業機會增加有相當的助益。
而實體環境面之「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名列第三,可見能夠有一套完整的觀光發展計畫是相當重要的。亦可知業者對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因為開放觀光會帶來相當的經濟效益,但如果沒有完善的觀光發展計畫,觀光將無法永續經營。
李素馨(1996)也指出,永續觀光的理念既在透過當地居民、觀光客、觀光發展組織等觀光地區有關的人群,以公平和諧平衡的共生態度協調彼此的需求,並對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合理的運用,以期達到生態保育、經濟效益發展、文化尊重的永續發展目標。
本研究提供政府的建議為,從研究結果可得知前五名的效益因素中,經濟面就佔了三項,可見藉由開放陸客觀光來增加國民所得及就業機會是可以期待的。然而,除了滿足經濟需求外,也必須兼顧實體環境與社會文化之重要資源,觀光資源過度耗用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傷害,
尤其實體環境具有不可回復性。從研究結果可得知後五名效益因素中,實體環境面的因素佔了三項,包括:「自然資源重視」、「生活環境品質」、「古蹟保護」等議題,可見業者對於開放觀光產生實體環境面可能遭受過度破壞之憂慮。
因此,建議中央政府在透過觀光拼經濟的當下,應該特別注意自然資源及古蹟保護等問題,除了應該投入相當的資源也應該有配套的政策雙管其下來保護這些觀光資源。亦即,應兼顧環境承載量限制與社會文化風氣不致過度破壞的情況下,發揮其既有的經濟效益。此外,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的認知與態度也可能會影響當地觀光發展之推動與遊客的遊憩品質。因此,地方政府了解居民對觀光影響的認知態度,也是決定地方發展能否成功的有效指標(Lankfords, 1994)。
本研究提供業者的建議為,儘管開放陸客赴台觀光能帶來諸多經濟效益,然而,由於兩岸人民生活、衛生習慣之差異及價值觀的不同,加上旅遊業者對於開放觀光產生實體環境面可能遭受過度破壞之憂慮,同時開放陸客觀光亦有可能影響既有美、日觀光客的興致而降低既有國外觀光客赴台旅遊的意願。旅遊業者為接觸陸客之一線人員,建議旅遊業者可透過旅遊資訊的傳導,幫助陸客對旅遊目的地的認知與了解,在介紹觀光地區的風俗民情之外,也應宣導當地人文習慣及自然資源、古蹟保存之相關政策,同時確保服務品質。此外,為避免大量陸客過度集中知名旅遊景點,旅遊業者應該對陸客宣傳附近新興的觀光景點藉由此項訊息傳遞,分散旅遊景點之乘載量,讓大陸遊客了解,除知名景點外,台灣仍有許多值得遊覽之風景區,以分散知名觀光景點的承載量,避免資源耗用殆盡。
本研究提供後續研究者的建議為:第一,增加觀光衝擊負面影響之因素。本研究針對開放觀光所帶來的經濟面、社會文化面與實體環境面三大面向作深入探討與分析。但多以正面因子做為考量,而負面因子所造成的觀光衝擊亦不容忽視,例如:經濟面負面因子有土地成本增加、通貨膨脹、財富分配不均、增加財政支出、過度依賴觀光。社會文化面負面因子有價值觀的改變、觀光客與居民的衝突、人際關係淡化、犯罪率提升。實體環境面負面因子有遊客型態的改變、遊客承載量、景觀的破壞、加速資源的耗損等。
第二,將觀光衝擊認知與衝擊管理策略做完整性的研究。本研究僅對消費者之觀光衝擊認知作討論,並無配合觀光管理策略作深度與完整之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擴大並更深入與完整的探討,以達到更客觀、更全面之研究。
十.心得感想:觀光活動是許多國家及當地政府復甦一個城市產業經濟的途徑之ㄧ。而城市能產生的觀光經濟效益包含了對當地經濟增加收入、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改善了地區經濟結構及平衡經濟活動、促進企業投資;在經濟成本方面則可能會對特殊產業活動經濟過度依賴、有新的消費者進入而使當地的經濟有通貨膨脹的情形及房地產價格的增高、觀光基礎設施的消耗及服務生產方面的季節性導致投資收益回收受到限制、增加城市政府的附加成本。而社會文化衝擊主要是透過居民的兩者接觸後而產生,原因為居民與遊客在心境上之差異與特殊性,使得衝擊發生之原因在觀光導入時即慢慢形成運用社會交換理論的原則探討居民對觀光的反應;結果證明觀光衝擊認知是評價利益和成本的結果,且這個評價是依據居民的價值觀:經濟獲利正面地影響居民對觀光衝擊的評價以及對觀光的支持;資源使用者對觀光的態度較中立,但相信觀光會帶來經濟和社會利益,甚至改善自然環境;所有衝擊的認知皆呈現負面;依附社區的居民正面地評價經濟和社會衝擊,但對環境衝擊有負面評價。
回應(0)